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常识电脑电脑学习电脑基础入门电脑硬件知识硬盘的基本知识(一)

硬盘的基本知识(一)

12-26 22:57:21   浏览次数:419  栏目:电脑硬件知识

标签:电脑硬件检测,电脑硬件维修,计算机学习,http://www.quxue6.com 硬盘的基本知识(一),
  
RAID 4
RAID 4 是采取独立存取模式,它的每一笔传输﹝Strip﹞资料较长,而且可以执行Overlapped I/O,因此其读取的性能很好。但是由于使用单一专属的Parity Disk 来存放Parity Data,因此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就会造成系统很大的瓶颈。RAID 4在商业应用中很少使用.
  
RAID 5
RAID 5 是一种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
RAID 5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RAID技术。各块独立硬盘进行条带化分割,相同的条带区进行奇偶校验(异或运算),校验数据平均分布在每块硬盘上。以n块硬盘构建的RAID 5阵列可以有n-1块硬盘的容量,存储空间利用率非常高。RAID 5不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而是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5的任何一块硬盘上的数据丢失,均可以通过校验数据推算出来它和RAI D 3最大的区别在于校验数据是否平均分布到各块硬盘上。RAID 5具有数据安全、读写速度快,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应用非常广泛,但不足之处是如果1块硬盘出现故障以后,整个系统的性能将大大降低。RAID 5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Mirror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Mirror高。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对单个磁盘进行写入操作稍慢。同时由于多个数据对应一个奇偶校验信息,RAID 5的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储成本相对较低。
RAID 5模式适合多人多任务的存取频繁,数据量不是很大的环境,例如企业档案服务器、WEB 服务器、在线交易系统、电子商务等等。
  
RAID 6
RAID 6 与RAID 5相比,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 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 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 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 但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 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写损失". RAID 6 的写性能非常差, 较差的 www.quxue6.com

镜(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e)在内的高精度实验设备,它们在实验室中成功证明了探针存储的原理可行性。以区域发射探针作为数据的读写头,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实现了原子尺度的寻址操作—如果要实现数据写入,只要给区域发射探针施加电压,探针尖就会发射出一束电子到指定的区域上,这束电子将对目标位置的原子群产生加热效应,使之从一种状态变成另外一种状态(如从无晶态到结晶态),这样就实现了二进制数据的写入操作。而如果要将数据读取出来,探针可通过检测目标原子群的一些电相关特征值(如电阻),由此产生对应的反激电流,数据就这样被成功读取。
相比全息技术和蛋白质存储,探针存储目前还停留在概念阶段,距离实际原型产品仍然相当遥远,未来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要找到一种可在室温下保持稳定、且具一定温差耐受力的存储材料,该种材料同时要求具有两个明显的状态;工作部件要求在真空或受控的环境下,以减少电子散失和数据点之间的热流动,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存储器件必须同计算机的电子电路集成在一起,实现与计算机系统的协作。不过最大的麻烦也许是速度问题,探针存储的速度非常缓慢,性能水平甚至还远落后于现在的硬盘,这将成为其实用化的最大挑战。

Millipede存储器的工作原理示意:读写头阵列通过加热灼烧方式记录数据,并通过存储介质作X-Y方向的平面运动实现寻址

相比之下,IBM的Millipede技术是一个更现实的方案。在基本原理上,Millipede与研究中的探针存储有些类似,都是在纳米尺度对存储介质进行加热烧熔来记录数据,但二者的实现方式截然不同。Millipede存储器有一个特殊的读写头阵列,该阵列由32×32个独立的读写头构成,读写头最尖端的直径只有10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粗细的万分之一,其对应的存储介质则是一种由双层有机材料薄膜和硅基层联合构成的多层结构。如果要写入数据,读写头的尖端会在几毫秒时间内被加热电阻快速加热到400摄氏度高温,同时读写头向下运动接触到存储介质的有机材料薄膜表面,瞬间即灼烧出一个直径 10纳米的凹坑—每个凹坑都代表一个二进制数据。若要将数据读取出来,只要将读写头插入到这些数据凹坑,接着读写头尖端被加热电阻加热到300摄氏度左右,此时便可在不破坏凹坑结构的条件下将数据读出。另外,为了实现数据的寻址,Millipede采用一种读写头阵列固定,存储介质则以一定的频率和振幅作“X-Y”方向的平面移动。
相对而言,Millipede的存储密度比探针存储要小一些,它可以在1平方英寸(约6.45平方厘米)大小的芯片上获得125GB的数据容量,密度达到现有硬盘技术的十几倍之多。只要加大存储器的面积或采用立体结构,实现1TB以上的大容量完全可能。此外,Millipede也具有探针存储技术低能耗的优点,在非工作状态下无需消耗能源,很适合用于移动设备中。但不幸的是,尽管以读写头阵列实现并行工作,Millipede存储器还是无法摆脱读写速度慢的缺陷,这也是IBM未来的技术重点。
在实用化研究方面,Millipede远远超越还停留在原理实验阶段的探针存储。早在2002年,IBM就拿出Millipede存储器原型,从外观上看它只是一枚小小的芯片,存储密度达到每平方英寸400Gb,速度仅有可怜的32Kbps。IBM表示,Millipede技术在未来十年内可能都不会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它更多是作为一种前瞻性的基础研究,一旦该系统能得到完善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图6:IBM Millipede存储器芯片类型

结语:尽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以全息存储、蛋白质存储、探针存储/Millipede、多层光盘为代表的新概念存储技术都努力朝向实用化迈进。与其它应用型技术不同,这些前卫的存储技术都是从零起步,提出最基本的原理,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证明其可行性之后才能进入到原型样品的研究,并一一解决凸现出的大量技术难题。最后,才是考虑如何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当这些工作都完成之后,上述技术才可能真正从概念走入现实。然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漫长的时间,几乎没有多少企业愿意在一种不确定的技术上“浪费时间”,大学实验室和一些科研机构往往承担起这个职责,在某项技术可获得预期实用化之后企业才会跟进。由于每一种概念技术的研究都极具挑战性,在研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戏剧化的转折,以全息存储为例,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人们就试图让其进入实用,但在实验室研究多年之后依然没有突破性进展,导致人们对它的可行性提出广泛质疑,美国政府干脆就放弃了对该项目的赞助。峰回路转,InPhase 公司的卓越成就让全息存储获得飞跃,它也由此成为最早可进入应用阶段的“概念存储技术”,并极有机会完全代替硬盘、成为计算机的主力存储系统。相比之下,蛋白质存储、探针存储就没那么幸运,它们都停留在原理论证和实验原型的设计阶段,距离实用尚有非常遥远的距离。IBM的Millipede固然是领先一步,但它仍然存在巨大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估计10年之内都无法付诸实用。

让我们一起见证计算存储技术的下一次飞越!

TOP

上一页  [1] [2] [3] [4] [5] [6] 

,硬盘的基本知识(一)
《硬盘的基本知识(一)》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电脑硬件知识,电脑硬件检测,电脑硬件维修,计算机学习,电脑学习 - 电脑基础入门 - 电脑硬件知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电脑硬件知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