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一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quxue6.com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由www.quxue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quxue6.com
www.quxue6.com
(阅读讨论)请同学们看书第39页第3段的辅助文。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从甸实行中外合资兴建广东亚湾核电站的例子,说明发展外资经济,对于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是有利的,不会削弱和动摇甸的社会主义制度。
(
教师)回答正确 (引导过渡)(注;先指出我国出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为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打下基础。)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按其所有制的根本性质划分,要分为两部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其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它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境外资本部分(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匀商独资企。)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所有制结构(划书第39页第4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空入理解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出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板书 1)基本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者共同构成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板书)
(指导划书第39页第4段:“我国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缺不一可。”)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板书)
(
教师设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否定了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的模式;另一方面,表明中国防大学能实行私有化,而是要坚持公有制的经营的基础。(
教师设疑)如何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呢?(注:此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以
教师讲授为主。)(
教师讲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首次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越,即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 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指导划书第39页倒数第2自然段)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数量的界定,又要有质量的限定。党的十五大报告突破了“比单纯量的比重一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误区,确立了“质、量统一”的定性观,明确指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从数量上看,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克服两种片面的认识:
一是要走出以纯国有经济代替公有经济的误区。公有制占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有所下降,并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的内涵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例如:二是要走出片面强调从额、数量的误区。在1985年以来的10年中,虽然工业公有资产在工业总资产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但工业公有资产总额从1985年不到的1万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7.5万多亿元,10年中增加6倍多,为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说明份额下降,但总额增加,实力加强。
从质量上盾,公有资产占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打破了过去认为国有经济越我越好、比重 大越好的传统思想观念。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近30万家,分布在工商业的各个领域。由于战线过长,造成国营企业规模小而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比如,我国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经济的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还不及美国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因此,现有 有企业,应该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战略性改组,通过破产兼并、扩股融资、债务重组等多种动作方式,将国有资产从效益差提领域或国有经济不应进入的领域中抽出来,集中到国有经济应该而且可以加强的领域。这样,虽然由于磙产兼并,国有企业每年减少千百户,但国有资产由此迅速由低回报产业向高回报产业转移,向大型企业集团聚集,从而提高国有资本素质,增加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说,从质上盾,公有资产要通过优化重级加强其主体地位。 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质量情况,可从装备水平这一侧面得到反映。据1996年对全国工业大中型企业1180种主要专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普查,按设备原价计算,达到国际水平的占26.1%,比1985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属国内先进水平的占27.7%,提高5.9个百分点属国内一般水平的占33.4%,下降13.6个百分点;属国内落后水平需淘汰的占12.8% ,下降5.5%.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注:此问题,本节的第一框已经讲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故这里只需采用复习提问法将有关观点再明确一下即可。) (学生回答)在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等),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增强自己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它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扩大。(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综上分析,应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其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特点要强调指出的是,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经,在这个前提下,即使国有经济比重减小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例如,1985年以来,虽然纯国有工业产值的比重从1985年的64.9%下降到1995年的34.0%,但没有改变公有制工业占主体的格局。1995年末,公有制工业产值比重为80%,资产总额达85%。又如,虽然目前国有经济只占GDP的34%,但1996年在全国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万亿元中,国有经济就达6000多亿元,加上集体经济的2700多亿元,两相合计,公有制经济利税总额共为8776亿元,贡献率达88%。这说明,国有经济虽然比重下降,但它的绝对值却是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资料来源:光明日报1997年12月30日第6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