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教育素材教育学习32个文言虚词详解

32个文言虚词详解

12-26 23:16:02   浏览次数:117  栏目:教育学习

标签:教育学习大全,http://www.quxue6.com 32个文言虚词详解,
[也者]
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例: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例: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也已矣]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二十四、以
1、因为,由于:例: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②不赂者以赂者丧。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而。例: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③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④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把,拿,用。例:①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屠惧,投以骨。④何以为计?
4、以为,认为。例:①皆以美于徐公。②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5、凭,靠。例: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6、按照,依照。例:①策之不以其道。②今以实校之。③余船以次俱进。
7、根据。例:①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②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①固以怪之矣。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10、在。例: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逆以煎我怀。
12、为。例: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②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例:无以,则王乎?
14、任用。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例:以一物体与物物争。
[以为]
⑴、把……当作或作为。例: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②相传以为雁荡。
⑵、认为。例:①以为“非我莫能为”也。②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③人人自以为必死。
⑶、把……制成。例: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二十五、矣
1、用于陈述句末,相当于“了”。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吾计决矣。
2、用于感叹句末。例:①甚至,汝之不惠。②吾村亡无日矣!
3、用于疑问句末,相当于“了”、“呢”。
4、用于句中,多在分句末,表示停顿。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用于祈使句末,相当于“吧”。例:①公子勉之矣!②盖亦反其本矣。
[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了啊”。例:嘻,技亦灵怪矣哉!
二十六、已
1、停止。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已: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③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已经。例: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②今南方已定。
3、语气词,同“矣”。例:①诸君无意则已。(则已:就罢了)②滋可痛已。③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4、同“以”。例:已后典籍皆以板本。
5、治愈。例:可以已大风,挛、痿、疠。
6、太。例: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7、完成。例:距,又三月而后已。
8、已而,然后。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9、却。例:比中有真情,欲辨已忘言。
10、既。例: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
[已矣]
⑴完了。例: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②老夫已矣。
⑵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已而]不久以后;过些时候。例:①已而夕阳在山。②已而相如出。
二十七、因
1、于是,就。例:①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②因取刃杀之。③因屏人曰。④因拔刀斫前奏案。
2、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
3、依靠,凭借。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因河为池。
4、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
5、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因为。例:①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②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7、缘由,机缘。例:于今无会因。
8、沿袭。例:因遗策。
9、继续。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二十八、于
1、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庭。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3、与,跟,同。例:①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燕王欲结于君。
4、到。例: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5、从,自。例: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在……方面。例: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7、比。例: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而蓝。(本义项是指后一个“于”)
8、被。例:①君幸于赵王。②受制于人。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9、受。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前一个“于”)
10、向。例:①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后一个“于”)②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11、给。例: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于是]
⑴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⑵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⑶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⑷在这种情况下。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
⑸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
⑹从此。例: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于路]沿路。例: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日却在这里撞见。
[于是乎]于是。例: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二十九、哉
1、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③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32个文言虚词详解
《32个文言虚词详解》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教育学习,教育学习大全,教育素材 - 教育学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教育学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