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教育素材教育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大全

12-26 23:16:02   浏览次数:756  栏目:教育学习

标签:教育学习大全,http://www.quxue6.com 初中语文知识大全,
21.于谦对僧人 明大臣于谦年幼时,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角。有一天他在学馆玩,僧人兰古春见到后,逗他说:“牛头喜得生龙角。”于谦立即对出下句:“狗口何曾出象牙。”兰古春听了感到很惊奇。 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以后不梳双髻了。”过了几天,兰古春又过学馆,看到于谦已梳成三角发髻,又逗他说:“三角如鼓架。”于谦又对道:“一秃似擂槌。”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2.戴大宾妙对 戴大宾八岁时在学校里,老师指着厅上的椅子出对说:“虎皮褥盖学士椅。”大宾立即对道:“兔毫笔写状元坊。”老师很惊奇。 十三岁时,戴大宾在乡试中得中,有个做官的来访谒他父亲,见大宾在庭院游戏,还是个稚童,以为不过是个小学生,就出对子试他说:“月圆。”大宾即对道:“风扁。”那人问:“风怎么会扁?”大宾答道:“一有缝就钻进去,不扁怎能做到?”那人又出一个句子说:“凤鸣。”大宾应声答道:“牛舞。”那人问:“牛何尝能舞?”大宾解释道:“《尚书》上说:‘百兽率舞。’牛不在其中吗?”——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23.云生足下 有个叫丘琼山的人,小时候跟着老师在乡里一官宦人家私塾读书。他很聪明,远近闻名,可那官宦人家的孩子却最不喜欢读书。有一天,老师外出,官宦人家的孩子也偷偷跑回家,只有丘琼山还在学堂学习。当时天下大雨,丘琼山的座位上方正好是个瓦缝,雨漏下来,滴在丘琼山的肩上。于是,丘琼山就把那个官家公子的座位移到漏雨的地方,把自己的座位换过去。 老师回来后,官家公子看到丘琼山占了自己的地方,便向老师告状。老师说:“我出对子给你们对,谁对上了,就算谁有理。”接着说出上联:“点雨湿肩头。” 丘琼山脱口答道:“片云生足下。” 这个下联暗含自己将来会步上青云的意思,老师十分赞赏。官家公子对不上,觉得既羞愧,又恼怒,便回家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 他父亲大怒,把丘琼山召来,又出个对联考他: “孰谓犬能欺得虎?” 意思是:“谁说狗能欺负虎?”把自己的儿子比作虎,把丘琼山比作狗。丘琼山立即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意思是:“怎知鱼有朝一日不能变成龙?”相传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古人常以此比喻某人科举中第,一下由平民变成高官。这位做官的听了丘琼山的话,很吃惊,明白他将来怕是不同凡响,便说好话安慰一番,送他回去了。 ——清·褚人获《坚瓠集》
24.诉衷情母女巧联对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 在婚姻问题上她也很有主见。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后来,还是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很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女儿嫁出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忽然想起女儿住的那两间房也不知漏雨不漏雨,便带了丫环,撑上雨伞,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在房内与丈夫在一起的念书声。苏小妹未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下女儿的房子,只见是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 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 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一会儿,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了屋。苏小妹坐定之后, 环顾室内,见室内摆设虽然简陋但却有条不紊,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半窗红花为防风雨?”女儿刚要点头说'是',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马上改口说:“一阵乳香便知母来”。苏小妹一听,想自己在上联中故意用了“红花”“防风”两位中药名,没想到女儿也真机灵,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对上了,而且还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女儿听出了母亲是说因想念儿放心不下才来的,但也知道母亲这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她便故意扑上去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然后又很亲切地为母亲梳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了出耿了,她这才对娘说: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她在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见女儿生活得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放心了。临走时,她还给女儿留一些钱,女儿再三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25.乾隆出对点探花一次殿试,才子刘凤浩取中第三名探花。但他是个独眼人。乾隆皇帝钦点他时见到刘的相貌后有些犹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确才识卓著, 就给他功名。 乾隆帝出的上联是: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浩应电报对道:半月依旧照乾坤此对含意深刻,乾隆心已嘉许,又念出一联再试他出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浩只略一思忖,即信口答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刘凤浩的捷才终于使乾隆帝心悦诚服,随即钦点他为探花,登上金榜。
六·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几种特殊形式的比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初中语文知识大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教育学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