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教育学习大全,http://www.quxue6.com
诗词赏析训练·第一册,
B. 《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 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丽景象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分貌。
D. 结句“幸甚至哉,各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⒐下面是杜甫的《望岳》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成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望岳”:望,眺望;写诗人远观泰山的感受。“岱宗”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为诸岳所宗。
B、“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对齐鲁大地的感情深厚。
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
D、中间四句以景写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追求高洁的远大志向。
⒑下面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⒒下面是李清照《如梦令》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A、《如梦令》一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为“争渡,争渡”。
B、作者没有写这次郊游的全过程,而只是剪取了它的尾身,写归途中迷路时“争渡”的情景。
C、“溪亭”“日暮”点明了地点、时间,“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流连忘返的情致,“误入”照应了前面的“不知归路”。
D、这首诗追叙了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⒓下面是辛弃疾《西江月》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側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側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等两句,描写了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倒装句式的句子。见,通“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意思是,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作者: 来源:
上一页 [1] [2]
,诗词赏析训练·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