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18:01:43 浏览次数:609次 栏目:汇报材料
三、以教科研为抓手,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减负增效为突破口,注重向教研要效益,向教师要质量。
1、加强学习,夯实底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一种厚重的文化,往往能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物化为人的行为、习惯。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结一生与书的情缘,做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本学期为教师购买了教育书籍,制定了学习型教师创建计划,通过建立读书制度。开展“为人与为师”大家谈、师徒结对活动、参加各种培训等途径形成与教育新形势相适应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习观、人才观、考试观、质量观与评价观,让全体教师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坚持请进来,派出去,舍得花钱,舍得给时间,只要有机会就安排教师参加观摩学习,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2、课题引路,结出硕果。
教育科研是实现现代教育的导航器。今年将县级课题“课堂三维目标整合的策略研究” 研究工作推向深入,学校从各个学科中抽调了年轻的骨干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各班申报微型课题,给教师压任务,定目标,让老师在各自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三维目标有效整合的实践探索,通过课题研究,学校全体教师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教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们由原来的不知道什么是教科研,变得认识并喜欢上了教科研,掌握了教育行动研究的一些方法。老师们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入手,寻找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归因,制订并实施了解决问题的行动与措施,最后还进行评估与反思。这样反复循环,教师们一步步地深化了课题的研究,为实现由教师匠转变为专家型教师,找到了一条捷径。学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县级及以上论文、案例、课堂教学评比中,学校教师无论在获奖数量,还是获奖质量上,都创学校多年的历史新高。一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文章21篇,获奖7人次。
3、三管齐下,有机结合。
校本、教研、科研有机结合,三管齐下。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实施课改实验的今天,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而且要求都很高。教师们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有时甚至疲于应付。为减轻教师们的负担,使全体教师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我校把校本、教研、科研三位一体化,即: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全部围绕“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有效整合”这一主题而进行。结合本班实际自主申报微型课题,扎实研究,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强。
4、青蓝结对,共同进步。
“青蓝工程”是一项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安排了优秀的教师做指导,新老教师互相听课,新老师学习老教师的经验,老教师指出新教师的不足,青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较快,教育水平、班级管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的进步。目前,我校的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都有高的追求和目标,“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现在学校已建立起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勤于钻研业务、勇于开拓进取、乐于拼搏奉献的教师群体。今年,二位青年教师参加县第十一届“青蓝杯”教学观摩比赛获二、三等奖,一位老师获指导老师奖。
四、以特色建设为根本,加强校本研修。
1、巩固办学特色,彰显学校品牌。
(1)“小雨点”文学活动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坚持以“文学社”为龙头,积极培养学生文化底蕴。通过有声有色的文学活动,文学社社员拓宽了视野,阅读视野,尝试文学创作,提高语文素养。
以“小雨点文学活动”为载体,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学校精神。“小雨点文学活动”活动做到常规化,制度化,使得校园显现出浓郁的文化特色:抓课外阅读、古诗文背诵并使之常规化。低中年级重于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外阅读,高年级推荐经典读物,同时将课外阅读与古诗文诵读相结合,在阅读和背诵的过程中进行适量的比赛,从而巩固古诗,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配合“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举办了以“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手抄报比赛、“亲近课本”朗读比赛、“古诗文诵读”硬笔书法比赛、师生同台朗诵美文、“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推荐活动(演讲)、我与“书”的故事征文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
(2)我校把《文学活动》当作校本课程加以开发,借助于李堡地方人文信息这一平台,使得这一特色活动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校本化。
文学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积极的情感态度观,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发文学活动为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从课堂里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感受文化。学生在文学活动中,诸如阅读中外名著、参加赛笔会、举行文学晚会(朗诵演讲比赛、戏剧表演、交流写作心得、……),新闻采访、工厂农村采风、调查乡俗民情和地方历史文化等等,不同的学生,阅读不同的书籍,采访不同的对象,调查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视角接触认识社会,感受审视本土文化。校本课程纲要参加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六次现场会材料交流。
2、研发优质资源,打造高效课堂。
以研发优质教学资源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创新备课模式。进一步确立了新的备课理念:在备课上既强化集体教研,又注重张扬教师个性。在打磨过程中,我们构建了 “x+1”备课模式:“x”代表集体备课,“1”表示由老师们分工撰写备课预案、施教教师的个性化修改。每两周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前,确定内容——围绕研究专题——个人通读教材;集体备课时,中心发言人主讲——集体交流——形成共识;集体备课后,整合集体意见——分工撰写预案——分发大家参考使用——个性化修改使用。整个磨课过程学校领导全程参与,率先垂范,极大的提升了广大教职工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本学期,我校三教师参加了李小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每人都执教了一节县级公开课。一人参加县小学青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评比镇一等奖,县二等奖。一人参加省教研活动,获“中国教育学会”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
在“江海天骄”经典题、精品题、易错题征集中,我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校教师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学校从立意、选题、构思、行文、修改等过程上提出具体要求,召开多次交流例会,最终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有6 人次7道经典题被录用。
五、树立服务意识,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校园和谐的主旋律是确保师生的身心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维系、得到保障、得到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年度,我们致力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安全工作。
师生安全是学校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工作。为了确保师生安全、学校24小时都有门卫,且对进出学校的人进行严格登记。每日都进行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及时维修排除。利用晨、周会,国旗下讲话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进行灾难到来时有效躲避的演练。思想教育、实际操作的结合,增强了师生的防患意识,确保了师生的身心安全。
2、后勤服务工作。
后勤服务于教学是后勤工作的宗旨。本年度,后勤人员几经调整,但工作仍能有效进行,后勤工作中的热点是食堂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校针对食堂难的特点,于每位食堂工作人员签订用工合同,明确各人的职责,年度进行有效考核,与各人收入挂钩。同时,学校投入几千元资金,对食堂用水、用电等方面进行了维修,改造,确保食堂工作安全、有效。另外学校对食堂工作加强了经费管理,实施多退少补,做到不占用、不克扣学生伙食费。
3、工会活动。
本年度,我们进行了“我为学校发展出一金点子”、“校际联谊排球赛”、“师生拔河比赛”等多项工会活动。“青蓝杯”活动捷报频传,在县赛中,我校刘海明老师获二等奖,王海萍老师获三等奖。
六、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要学好学科《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学科要求,掌握新课程指导下的各学科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
2、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切实抓实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加强领导听课检查的力度,促进教师间相互听课次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3、加强教师基本功练习。教师要练好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简笔画、写作、阅读等基本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年轻教师要求学会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
4、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教研组要针对本组本学科的薄弱点开展教研活动,力求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活动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与能力,并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各学科的比赛等活动,在教学与科研中优化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
总之,本学期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应看到不足,如: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科研意识、学校校园环境的更新等方面。展望未来面临挑战,充满机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齐心合力,与时俱进,努力拼搏,使我校各项工作有较大的提高。
tag: 汇报材料,汇报材料范文,汇报材料怎么写,工作汇报材料,工作报告 - 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