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电脑教程 - 管理培训教程 - 范文写作 - 酒店管理 - 作文辅导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范文工作报告考察报告江苏省古运河旅游考察报告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考察报告

07-23 17:36:46   浏览次数:204  栏目:考察报告

标签:考察报告范文,干部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格式,http://www.quxue6.com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考察报告,
  三是项目雷同,建设资金缺乏。由于全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还未编制,各地的运河开发和旅游功能定位不明,开发项目大多局限于本地资源与市场,对运河旅游线、面的综合考虑不足,在城市与城市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缺乏协调、交流机制,造成了较大的雷同性。这次考察中,不少城市提出了筹建运河博物馆、水上旅游线、运河公园、运河湿地旅游区等项目的动议,这本是好事,但建得多了,便会出现同质性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同时,古运河开发线路长,任务重、要求高、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据各市上报项目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需要直接投入建设资金在150亿元以上,除了通过招商引资、土地运作等市场手段筹集部分资金外,由于古运河项目带有较明显的公共性、公益性特征,仍需要各地政府、部门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或扶持资金。对于大多数城市,尤其是部分经济欠发达城市而言,无论是市场筹资,还是政府投资,项目开发与资金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难度较大。

  三、古运河旅游开发优势
  京杭大运河作为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生态之河、经济之河”,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一起同为世界重要运河,享有“流动的遗产”的美誉。借助运河载体,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沿河各省市的共识。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江苏段大运河的旅游开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政府高度重视
  多年以来,运河沿线8市政府对大运河规划开发高度重视,为古运河保护、整治、建设和管理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旅游优惠政策不断出台,部分城市在规划项目、建设资金上已经落实。城建、规划、国土、交通、水利、园林、环保、文化等部门积极配合,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古运河风光带。无锡市在建设精华段古运河时,拆迁量达到40多万平方,涉及沿岸135家工厂、单位和1800户居民,这繁重的工作量都要在城建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才能得以完成。镇江市为了整治开发古运河,早在19xx年就专门成立了镇江市古运河管理处,20xx年,又将古运河管理处与市防洪管理处合并,更名为城市水利管理处,进一步加强运河管理力度。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参与旅游的积极性。扬州市人民医院自筹资金3200万元,修复、开放了吴道台宅第,创造了“医院办旅游,医护作导游”的典型事例。无锡市清名桥中学自主创办了无锡市桥梁文化博览馆,在学生中开展乡土文化、运河文化和桥梁文化的教育。苏州吴江市民营企业家陈金根先生筹措巨资,耗时xx年,创建了静思园,成为江南最大的私家园林,年游客接待量已达40多万人次。
  2、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省运河沿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除个别城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外,大部分城市具有较好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尤其是苏、锡、常等市,实力更加雄厚。20xx年,沿线8市GDP 共计10402.3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2.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67.1%和58.4%,人均GDP达到2.5万元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苏州市已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3450多亿元,无锡市、常州市为全国城市综合实合实力50强和40个最佳投资环境城市。徐州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东部第一个区域中心城市,也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我省规划建设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经济实力持续不断的提升,为铸造一流国际品牌的大运河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随着江苏经济的蓬勃发展,运河沿线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沪宁、宁连、宁徐、宁通、扬溧高速以及穿境而过的京沪、同三高速公路陆续建成,使得运河沿线的高等级公路的密度已居全国之首,润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加快了苏北运河与苏南运河的沟通。运河与航空、铁路、高速公路、长江水道一起,共同构成了高密集的运输网络,不仅在京杭大运河沿线独一无二,而且在全国也不多见,为运河沿线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

www.quxue6.com


  江苏古运河段的综合治理取得实效,不仅扩大了运河的通航能力,而且由于先后将苏、锡、常等市的运河航道移往市郊,为原先的古运河开辟运河水上游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自19xx年起,我省实施了苏南运河整治工程,按照国家四级航道标准整治航道156公里,新建和完善护岸290公里,并完成了一批污水处理厂、污水截流等环保建设工程。运河河道经过疏浚、加固、绿化后,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现代化的绿色水上通道。
  4、运河规划不断深化
  镇江市早在19xx年即编制了《镇江市古运河风光带规划》。20xx年前后,常州市、扬州市、苏州市、无锡市等均编制了各市的旅游发展规划,把古运河开发建设列入重点项目。20xx年底,无锡市编制了《无锡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将古运河无锡段分六段进行保护改造。20xx年又邀请了法、英、加拿大和中方专家,制定了从南尖至南门吊桥4公里长的古运河精华段的规划方案。同年,苏州市编制了大运河市区段景观规划,常州市编制了古运河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淮安市也编制完成了古运河旅游概念性规划。在“十一五”规划中,沿线城市均将古运河开发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古运河旅游也被确定为我省“十一五”旅游规划中的重大旅游项目之一。
5、运河申遗开始启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最新一版《行动指南》中,已将遗存运河和文化线路作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种类:“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和相互滋养。”《行动指南》为京杭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契机。去年7月,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明确表示,“鉴于大运河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国将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论证,并在评估结果出来后,正式启动申报工作。” 20xx年9月,京杭大运河沿线17座城市达成共识,联合起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至今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古运河,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她的文明。今年5月,山东省又专门邀请加拿大、韩国等国运河专家进行了考察咨询。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启动和推进,将在国内外形成新的“运河热”,旅游业在保护运河、促进申遗、合理利用、加快发展中将大有可为。
  四、开发古运河旅游的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应当用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来重新认识和保护江苏古运河,立足历史、文化、生态三方面认真审视她的价值,以爱祖国、爱家乡、爱文化的角度来宣扬和对待古运河,切切实实抓好江苏古运河沿岸的历史街区、文物、景观、生态、自然风光等的保护。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好古运河保护与利用以及运河各种功能之间的关系,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全面发展,有力推进江苏古运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此,考察组提出如下建议。
  1、放眼全局 统一规划
古运河旅游地域跨度大,涉及面广,旅游发展应该放眼全局,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在加强对沿河相应区段的保护、修复、整治,完善配套设施的前提下,依托古运河文化,将江苏段古运河沿线8市的旅游资源联结整合为古运河游览线,打造成以“流动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古运河旅游品牌和运河观光、休闲、度假的文化旅游精品,形成文化内涵丰富、民俗风情浓郁、沿河风貌独特的国际知名旅游线,成为中国对外推介的代表性旅游产品之一。
古运河旅游科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要树立全局观念,克服各自为政、无序开发的现象,走好一盘棋。当务之急,是要摸清家底,明确目标,尽快组织编制《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开发建设古运河的规范和蓝本,统筹古运河旅游全局工作。该规划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及社会等因素,充分研究旅游市场的需要情况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立意要高、定位要准、视野要广,真正成为一部指导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
  2、多元结合 立足长远
江苏古运河旅游可考虑以多元化的文化、资源、生态为主,以市场为导向、文化为核心、资源为支撑、生态为基础,倡导本土化与国际化、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做到古河新韵与新河古韵的统一,实现传统与时尚的融合和带、片、段、点的结合,使其合者为链,散者为珠。
  多元结合,文化为本。江苏古运河积淀了极富地域特色的多种文化,如吴文化、楚汉文化、水乡文化、军事文化、漕运文化、盐商文化、园林文化、名士文化、邮驿文化、碑刻文化、博物文化、水利文化、宗教文化、烹饪文化、民俗文化等,别具一格,或名列前茅,或为全国独有。在旅游开发中,要很好地挖掘这些特色文化的内涵,使其转化为有品位、有深度和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同时,要坚持古运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近、中、远期的不同目标和关系,着眼长远,分期实施。如果运河某些地段因种种原因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应先予保护,日后视条件成熟,再进行开发,为后人留一些余地,让未来更科学、更发达的技术手段去美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3、彰显个性 培育精品
江苏运河的地理、环境、文化、遗存以及经济、交通、市场等各方面因素各有千秋,给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运河旅游必须因地制宜,从不同城市、区段的特点出发,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分区,扬长避短,形成地方特色。要把挖掘本地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开发的出发点,把最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重点开发对象,以特色打造形象,以个性强化吸引力。反之,如果各地的旅游项目千人一面,彼此雷同,不仅容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且会使游客丧失兴趣,失去旅游产品本身的生命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考察报告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tag: 考察报告,考察报告范文,干部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格式,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考察报告 更新
考察报告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