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电脑教程 - 管理培训教程 - 范文写作 - 酒店管理 - 作文辅导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范文工作报告考察报告南通教育考察报告

南通教育考察报告

07-23 17:36:59   浏览次数:342  栏目:考察报告

标签:考察报告范文,干部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格式,http://www.quxue6.com 南通教育考察报告,
教育的两个主要环节是教学与评价,而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因而,教育改革应当在评价体制上下功夫。评价体制大致可分为两类:学校考核与社会检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方面最成熟的学校考核当属高考。高考制度在我国已持续了数十年。当然,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高考制度也不例外。一方面,高考作为升入普通高校的选拔性考试,承担着选拔人才的重任。客观地讲,它为选拔人才、输送人才和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十多年前通过高考检验的学生,如今正活跃在国家建设的各个岗位上。若没有他们的努力,经济发展很可能不会如此迅速。而且,今天的高考选拔出的人才并非完全高分低能。相反,许多人高分高能。实际上,分数与能力并非简单的正比或反比关系,甚至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可否认,高分低能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低分低能者可能更多。更进一步,在教育方面,对于大多数民众尤其是贫苦百姓而言,高考是唯一公平的制度。读书是穷人的最佳出路,统一的高考制度则是他们的龙门,给了他们脱离贫穷的希望。所以,高考制度于国于民皆有利,在数十年的社会发展中,它功不可没。正因如此,高考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考也存在许多弊端。最常见的说法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考定终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是极大的压力。于是,一部分学生畸形发展,在思想道德上出现了问题,酿成了许多悲剧。对于家庭,这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对于社会,这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高考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作为一种学校考核方式,高考主要涉及两个内容:考什么、怎么考。在研究高考制度时,我们理应着眼于这两个主要内容,而在具体的革新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完善高考制度。实际上,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完善着高考制度。在考核的内容上,从过去以单纯的知识性试题为主过渡到以灵活应用的试题为主。这使得光记知识不用知识的备考策略不那么灵验了。以后的试题命制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一些,尤其是新课改推广后的高考试题,内容可以更宽泛,更贴近生活实际,更注重活学活用。在考核方式上,从以前的文理各考六科变为如今的“3+X”“3+X+1”“3+大综合+1”等多种形式。这种变化自然引起了试题编排的变化,同时也要求考生在一份试题中有思维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学习上的定式思维。当然,这些考核形式哪种最好或者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这都值得继续研究、实践。比如,如果条件成熟,尤其是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文科可增加口试,理科可增加动手操作的考核。新课程改革推广试行后,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高考制度,使之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高考制度。在采访中,东洲小学的许新海校长介绍了他在澳大利亚访问学习时看到的“高考”:学生可以自编自演话剧,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实物,由评委评分;学生日常的表现也由教师评分,折算后计入总分;以及其它非试题化的考核。当然,这马上让人想到一个问题:老师的日常评价可靠吗?这不光涉及到老师自身的素质问题,更牵连到诚信问题。目前,我国的诚信体制很不健全,社会满意度较低。即便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也常常弄虚作假,有失公平。因此这种考核方式目前并不适合我国。但是,如果我们将失落的诚信找回来,将不完善的诚信体制健全起来,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洋为中用”。这种考核方式与我们传统的高考显然不同,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式上都更进一步。它更有利于选拔学以致用的人才,而这也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学校考核在评价体制中占据主导地位。希望我们能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完善自身制度,着眼于考什么、怎么考这两个内容,着手于完善高考、改变高考这两个方面,使学校考核更加符合国情,更加称合民意,更加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www.quxue6.com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社会检验这一环节上着手。所谓社会检验,就是将人才推向社会后,由社会评判,优胜劣汰。目前教育上的升学竞争归根结底是为了适应将来的就业竞争乃至生存竞争。只要我们抓好社会检验这一环节。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更加明确了,培养方式也就更加合理了。实际上,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高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而是双向选择;国家公职人员不再抱着“铁饭碗”,而是能者上庸者下;整个社会大变革,不再是大家一样穷,而是优胜劣汰;等等。这些举措直接影响到了教育。学生如果一味地死读书,只看重眼前的分数,结果很可能是读书死。当前,我国仍处于转型期,教育仍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学生必须善于活学活用,培养创新思路,发展各种潜能,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社会检验实质上是教育评价的最终环节。只要我们在这个环节上把好关,那么不论教育模式如何变,目的和结果只有一个——培养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人才。
教育的评价不能仅拘泥于教育,还必须着眼于社会。为了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有必要双管齐下。短期内,我们应当着重于学校考核,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完善社会检验。只有评价体制更完备了,教育制度才能更完美。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上有所作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好。因而主要是两个方面: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的内容与考核的内容密切相关,也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相连,实质上与学校考核和社会检验即教育评价相关。只要教育评价标准明确,学习的内容也就很明确了。学习的方式大概可分为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常见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听,缺乏互动,很可能出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南通的“二李”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突破。课外自学主要靠学生自觉主动。这一方面需要老师较好地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学生享有充裕的课外时间与自学所需的资料。这就要求制度上和物质上均有保障。实质上,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也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许多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比较好,我们可以适当借鉴。但有一点需引起注意,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古人即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先例。不论教学模式怎么改,学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轻轻松松成才只是美丽的谎言,踏踏实实学习才是成才的途径。我们所希望的只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使其健康成才;我们所提倡的教学革新,只是学习内容更加适用;课堂教学寓教于乐,更加活跃;课外自学苦中有乐,更加有趣。
教育改革事关重大,既不能踯躅不前,亦不能贸然挺进;既需理论上的指导,更需实践的检验。套用兵法术语,叫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以上仅是在微观层面上对教育的一番思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个办学主体和办学方式的问题。在办学主体上,我国以公办为主。近几年,民办教育也正兴起,有望丰富教育资源。在采访中,我了解到了另一种办学主体:国有民办。或许它因产权不明晰,正存在争议,但我认为这可以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办学主体。在办学方式上,主要存在教育是否产业化之争。大众对此褒贬不一。我认为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没有充分的把握时,不宜轻率地实行产业化。因为产业化之后要想再变回来就很困难了。目前,我们应“按兵不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在教育革新的过程中,应牢牢抓住教学与评价这两个环节。在兴办教育的过程中,可尝试办学主体多元化。二者应统一于教育的宗旨: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无

上一页  [1] [2] 

,南通教育考察报告
《南通教育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tag: 考察报告,考察报告范文,干部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格式,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考察报告 更新
考察报告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