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12 浏览次数:804次 栏目:初三物理教案
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的实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体会实验研究方法。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2.在实验他那就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滑轮、钩码、线、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按图装置)并提问:
用图的滑轮来提升重5N的物体,理论上在细绳端需要加多大的拉力?要求一名学生板演,(省一半力,应为2.5N)。
实际上F=2.5N行不行,为什么?怎样能知道F实际是多大?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实际上肯定F>2.5N。
实际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人所做的功与直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相比较,大小如何?我们希望上述两个功越接近越好还是差距越大越好?
二、新课学习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演示实验: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
“实验数值G=5N,h=
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2=F·s=3N×
直接用手提高重物同样的高度需要做的:W1=G·h=5N×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2>W1,这是为什么?
实际上,我们用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就比重物重力的一半还要大(该实验中,理想情况下拉力是2.5N,而实际的拉力是3N)。做的功要比直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大一些(该实验中,直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2.5J,而实际动力对滑轮做的功是3J)。
(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
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
板书:1.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W有用=G·h=5N×
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及把动滑轮和绳子提升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额外功。使用任何实际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板书:2.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③有用功加额外功是力对机械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板书:3.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本实验中总功W总=?
答:W总=F·s=F·2h=3N×
>>《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教案设计》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uxue6.com网]www.quxue6.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是多少?
答:W额外=W总-W有用=3J-2.5J=0.5J。
2.机械效率
根据以上实验,你能算出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吗?学生演算,答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小结并板书: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板书:补写本节标题:“三、机械效率”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表示机械效率的字母的读音,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是7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70%,另30%做的是额外功。
3.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举例
阅读课本提高机械效率一段,小结要点,指出采取减小额外功所占比重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小结
有用功和总共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是用来描述机械的工作效率高低的物理量。
四、巩固练习
用图所示滑轮组把重600N的货物匀速提高
tag: 机械 初三物理教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免费教案 - 物理教案 - 初三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