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382次 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维登堡大学一位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神学教授,他十分痛恨罗马教会在德意志的神权统治与经济搜刮。
阅读上述教材,归纳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
(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原因):
马丁•路德(1483~1546)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父母是农民,父亲翰斯路德(Hans) 是一位非常特别且不易认识的人,他曾多次因犯法判罪而逃亡,他在本乡之中,被人藐视、厌弃。所以,有人传说谓马丁路德是一个恶魔和一位妇人所生的孩子,甚至马丁路德工作成功时,许多人仍以此话来攻击他。
青年时代的路德,系统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经,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朝拜罗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朽糜烂,使他对教会的说教越来越感到怀疑,萌发了改革德意志宗教的思想。1512年,马丁•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修道院的副院长和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他利用大学的图书馆潜心研读《圣经》,从《圣经》中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已经初步在思想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立志要通过改革,实现民族复兴。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他的著作《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有一段对路德的最著名的评论,海涅写道,路德“在我们的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的,也是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而德国人的所有优点和弱点在他的身上非常出色地结合在一起”。“他是这个时代的喉舌和刀剑。……一个冷静的有学问的词语制造者和一个有灵感的陶醉于上帝的先知,他呕心沥血地工作、来研究他的费劲的教义上的特点,而在晚上他则拿起长笛,凝视天空的星星,把乐曲和对神的敬畏融合在一起”。他的性情和风格在他的宗教改革中是非常显著的。
【2、开始的标志: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声称可以用它来抵消世间的一切罪恶。此举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怒。【(2)内容:】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他公开指出,教皇在德意志销售赎罪券是荒谬无耻的;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他认为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过,因为教皇无权赦免,只有上帝才拥有免罪权,人们依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
【阅读上述教材归纳其内容有:】
①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
②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愆的赦免;
③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3)影响:】“九十五条论纲”发表后,消息很快传遍德意志,激起了各地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路德的主张迎合了一些封建统治者摆脱罗马教廷束缚的要求,得到他们的支持。教皇开除他的教籍,宣布他的学说为“异端”,要他在60天内承认错误。路德坚持斗争,将教皇训令当众焚毁,表示与教皇的决裂。
【合作探究1:阅读上面一段文字,思考:当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请思考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参考答案提示: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人从生到死,深受教会的束缚;处于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本身的力量比较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合作探究2简述“异端”思想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提示: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3】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 1、依据:】 在同教廷辩论的过程中,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2、内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因信称义”。在马丁•路德看来,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因此,他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将原来的七项“圣礼”去掉五项。他还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马丁•德坚持②《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别人信仰自由的权利。他进一步指出,既然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能自主地阅读和理解《圣经》,那么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人们与上帝沟通的中介。教会应当是教徒的结社,教士是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马丁•路德还强调,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小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4)建立廉俭教会,否定了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5)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