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地理教案初一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583  栏目:初一地理教案

标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http://www.quxue6.com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媒体:
  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
教学过程:
  [片段]: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 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
  [小节]: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
  [演示] 步骤:
  (1) 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
  (2) 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 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
  [学生活动] 由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请观察,地球绕日公转中,直射点的位置有无变化?
  一个学生(个儿稍高)当太阳,在中间,向两侧张开双臂,表示平行光
  四个学生(个儿差不多)的头当地球,分别站在P1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四个位置上。
  [演示步骤]:
  1.找齐. “太阳”张开双臂旋转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学鼻子位置。(鼻尖代表赤道)
  2.倾斜. A,B,C,D四个“地球”的头同时指向北极星方向(A前倾,C后仰,B,D侧偏)
  3.观察. 确定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向 ---A眼睛、C嘴、C,D鼻子)
  4.公转. 四个“地球”在轨道运行,位置相互替换。辨别新位置(注意保持头的倾斜方向不变)
  5.自转加公转。留一个“地球”,让他自己旋转一周的同时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头的指示方向不变)
  [分小组演示]:教师指导
  [提问]: 哪个时间看不到头顶?哪个时间看不到下巴?这两个时间出现的是什么现象?
  读一读:极昼极夜
  [小结]: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
节气

太阳直射纬度

极昼极夜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
  1.绕太阳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56天)
  关于“四季和五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四季的产生
  2.使学生了解五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 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四季的产生
教学过程:[片段]
  [提问]:1. 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带来了一天冷热的变化,早晚冷,中午热。可是一年中同样是正午,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明显不一样,谁能用刚学过的公转的原理解释这个问题?
  “想一想”
  先让学生回忆地球公转轨道图,重述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了地球在公转中,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
  [板书]4.季节变化
  2. 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可讨论若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会如何?)
  [板书]:5.五带的划分
  [小组活动](4-5人)
  要求:
  1. 读五带的划分的内容,总结出划分五带的两个依据。
  2. 画图填写(1)五带的名称 (2)五带划分的几条界限
  3. (每2组分配到一个带)派代表上台,先在黑板上填写自己所在带的名称,划分的界限。
  再介绍这个带的特点,太阳照射、昼夜长短、气候、景观、人们的生活、物产等,可参考书上的图片。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指导并点评。
  板书设计:
  4.季节变化
  5.五带的划分

扩展资料
地球的自转轴总能对着北极星吗
  现在地球自转轴的北端正对着北极星,所以到晚上人们只要找到北极星,就可识别东南西北了。但是,在几千年前或者几千年后,北极星是不是还能给人们指示方向呢?那可不一定。因为在那个时期,地轴不总是指向北极星。是北极星自己跑走了吗?不是的。是地轴本身发生了偏差。
  我们知道,地球的赤道部分向外凸出,赤道面与地球绕太阳旋转的黄道面以及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白道面都互不重合。这样,月球和太阳绝大部分时间都位于赤道以南或以北,它们对地球赤道部位凸出处的引力就必然会对地球产生一个力矩,强迫地球的赤道面向黄道面和白道面靠近。但是,地球在快速自转着,就象一个飞快旋转着的陀螺,不会随便改变自转轴的指向,即使它掉到地上或把桌子倾斜一下也无妨。这两种作用力相结合的结果,便使地球的自转轴画出一个以地心为顶的对顶锥,而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保持不变。这就象您去轻轻地压一下旋转着的陀螺边缘,它就会一边继续飞速旋转,一边绕着原来的轴心摆动一样。就这样,南北两极指向天空的那个点就会不断地改变位置,把这些点连起来就能画出一个圆。地极每年在这个圆上只能向西移动很小很小一个距离,25786年左右才能绕这个圆转一整圈,这可真是够慢的。这种运动,科学家给起了个名叫岁差。
  除了岁差以外,影响地轴指向的因素还有很多,但都不如岁差那么严重。 
  摘自:张传锷等《千万个为什么—新编》
地球五带的划分、特征和成因
  (1)地球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初一地理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