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中考复习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初中物理复习大总结

初中物理复习大总结

12-26 23:28:11   浏览次数:113  栏目: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标签:中考物理复习资料,中考物理答题技巧,http://www.quxue6.com 初中物理复习大总结,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

  倒、正放、缩虚、实

  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

  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

  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 用液 体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②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初中物理复习大总结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