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12-26 23:18:37   浏览次数:976  栏目:高二语文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http://www.quxue6.com 高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更为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如:

 

  (1)承前省

 

  ①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2)蒙后省

 

  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②(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3)对话省

 

  ①(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这事)甚急。”(司马迁《鸿门宴》)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司马迁《鸿门宴》)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如:

 

  ①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②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3.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

 

  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4.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5.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

 

  (1)省略介词“于”,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司马光《赤壁之战》)

 

  (2)省略介词”以”,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另外,介词“自”也可省略,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三峡》)

 

  四、谓语前置

 

  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说。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五、宾语前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高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