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8:37 浏览次数:335次 栏目:高二语文
8.C(按本文信息,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A.“潜” B.“厌言” D.“愁”。)
三、(12分)
9.B(期:约定期限)
10.B(两个“以”都当“把”讲。A:趁机;通过。C:表顺承;表假设。D:向;引出动作行为对象,不译)
11.C(③是结果④是说弃疾能顾大局⑥是说弃疾作词的风格)
12.C(“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
四、
13.①译文:当时枢府有不喜欢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3分。“乐、数、夺”各1分)
②译文: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始、榜、配“各1分)
③译文: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到来,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2分。“直、济”各1分)
附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留守叶衢平素很器重他。叶衢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弃疾。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民,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弃疾问:“必须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万。”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象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
14.⑴重湖叠巘清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⑶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⑸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⑹风帘翠幕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⑺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五、
15.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16.(1)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联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2分)
(2)首先,这两句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其次,这两句词炼字的功夫了得!(4分)
17.(1)词人写“愁”,却不明说愁多,只说楼小,且以“忒”字加以强调,其愁之多,便不言而喻。不说思归,却说“愁”飞出小楼,随云驾雾去“觅归舟”,且以“几度”加倍表现。(答出以楼小言愁多,给1分;答出“觅归舟”言思归,给1分)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第三四单元测试题tag: 唐诗 测试题 宋词 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高二语文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