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归园田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归园田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12-26 23:18:37   浏览次数:925  栏目:高二语文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http://www.quxue6.com 《归园田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2、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

  其五

  1、注释

  ⑴从内容上看,此诗似与上一首相衔接。诗人怀着怅恨的心情游山归来之后,盛情款待村中近邻,欢饮达旦。诗中虽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处处充满纯朴之情。

  ⑵怅恨:惆怅烦恼。策:策杖,拄杖,这里作动同用。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历:走过。棒曲:树木丛生的曲折小路。

  ⑶濯(zhuo浊):洗。

  ⑷漉(lu鹿)酒:用布过滤酒。滤掉酒糟。近局:近邻。

  ⑸日入:太阳落山。荆薪:烧火用的柴草。

  ⑹苦:恨,遗憾。天旭:天亮。

  2、译文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xī)。

www.quxue6.com

  【赏析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 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从29岁“投耒去学仕”,到41岁“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而辞去彭泽县令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牍案卷不见了,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嵇康把“人间多事,堆案盈几”,“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与山巨源绝交书》)视为不堪为官的理由。诗人在这里,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地用了“尘杂”这个字眼。他告诉我们,从前苦于应对“尘网”的一切,都没有,也不会再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有点儿“虚室”之感;但虚中有实,他重新开始了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支配的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是诗人出自肺腑的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像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全诗(其一)以抒情为基调,兼有农村景物的描绘,且以“羁鸟”、“池鱼”自喻,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的情怀。情景交融,语言朴实无华,对仗亦十分自然,读者不仅能从诗中看到乡村的田园、房舍、榆柳、桃李、闻到狗吠和鸡啼,而且能看到一位洒脱诗人对着这宁静的田园景物,在吟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声。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我看这两句都应该倒过来理解:“为了罕见人事,我才来到野外,为着免于酬酢,我才住进了僻巷”。须知,这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主观的选择啊。诗人从官场退居到“野外”,从“野外”退处到“穷巷”,“白日掩荆扉”,又冥坐室中,“对酒绝尘想”。层层防范,躲避尘世唯恐不远,屏绝交游唯恐不及,屏弃俗虑唯恐不尽。诗人是不是太孤寂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 不,诗人仿佛要有意消除人们这种错觉,而为我们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他虽无“三径”之设,却自有同道频繁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们共有一个心爱的话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归园田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归园田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语文,高二语文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