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8:37 浏览次数:106次 栏目:高二语文
综观全文,写作上有两大特色。
一、掏心捣肺,感情真挚。信一开始就说不见面已经三年,不读来信已隔二年,具体明白的说明发信人对收信人的重视;收信人在发信人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表示生命有限,友情无价,岁月流逝,年近半百,不知道天南地北、人各一方的境况何时才能了结?发信人和收信人政见相同,诗风一致,订交以来,友谊深挚,如今却南北异处,人各一方,相思而不得相见,这难道不是中唐官场倾轧,宦海沉浮所引起的结果吗?作者的满腹怨恨,只能表现为呼天抢地的呼喊:“天实为之,谓之奈何!”反映出诗人不平而又无奈的心情。同时,作者处处从收信人一方着想落笔,说微之在病重时尚不忘记给他写信,且嫌信不能尽意,又以“数帙文章,请以代书”,深得作者之心。所写值得宽慰之事,实际上全是为了宽慰对方。如果说“形骸且健”是真心话,那么“方寸甚安”却是违心话,目的是为了安慰正在病中且同样贬谪的微之,算得是一番苦心,一片真诚了。信中所述同族老少相共饥饱寒暖,九江鱼肥酒香,但这哪里可与京都荣华繁景相提并论?只有徜徉山水,筑堂庐山,才真正是白居易到江州后最值得宽慰舒心的事。
二、诗文相间,语言高雅。作者高洁的志趣和真挚的感情,必须通过流丽而高雅的语言来表达。白居易在记述自己的思念之情和乖舛的命运时,感叹“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天实为之,谓之奈何”。前二句语出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后二句出自《诗经·邶风·北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但不露一丝“引用”的痕迹。把名句典故,化为作者的真情流露。所以,你即使不指出这些句子的出处来源,也同样不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曹操诗是汉乐府中的上乘之作,<诗经>被称为周代乐府,白居易如此纯熟地运用乐府名句而不见斧凿之痕,真可谓是诗骚高手了。这也就无怪乎会成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了。
而描述庐山草堂几句,如“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诸句,则显然受到屈原《九歌·湘君》的影响,与“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之句何其相似乃尔。至于文中穿插诗歌,诗文相问,不但增添了书信的抒情色彩,更是白居易(发信人)和元稹(收信人)诗人本色的自然流露。
,《与元微之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语文,高二语文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