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报任安书》原文翻译、赏析及相关知识点

《报任安书》原文翻译、赏析及相关知识点

12-26 23:19:12   浏览次数:167  栏目:高二语文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http://www.quxue6.com 《报任安书》原文翻译、赏析及相关知识点,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鉴赏】:

  《报任安书》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是对封建专制的血泪控诉。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辞气沉雄,情怀慷慨。

  全文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体,文情并茂。叙事简括,都为议论铺垫,议论之中感情自现。“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抒发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悲切郁闷,溢于言表;“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如泣如诉,悲痛欲绝……富于抒情性的语言,将作者内心久积的痛苦与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火山爆发,如江涛滚滚。

  大量的铺排,增强了感情抒发的磅礴气势。如叙述腐刑的极辱,从“太上不辱先”以下,十个排比句,竟连用了八个“其次”,层层深入,一气贯下,最后逼出“最下腐刑极矣”。这类语句,有如一道道闸门,将司马迁心中深沉的悲愤越蓄越高,越蓄越急,最后喷涌而出,一泻千里,如排山倒海,撼天动地。

  典故的运用,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壮烈。第二段用西伯、李斯、韩信等王侯将相受辱而不自杀的典故,直接引出“古今一体”的结论,愤激地控诉了包括汉王朝在内的封建专制下的酷吏政治;第五段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了自己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援古证今,明理达情,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修辞手法的多样,丰富了感情表达的内涵。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以下八个迭句,实际隐含着八组对比,同时又两两对偶,与排比相结合,既表明了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现象的认识,又表明了以他们为榜样,矢志进取、成就伟业的坚强意志,气势雄浑,令人欲悲欲叹。又如“猛虎在山,百兽震恐……”一句,运用比喻,沉痛控诉了人间暴政对人性的扼杀和扭曲,形象地说明了“士节”不可以稍加受辱的道理,真是痛彻心脾。其他像引用、夸张、讳饰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真切的表达出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有时奔放激荡,不可遏止;有时隐晦曲折,欲言又止,让我们似乎触摸到了作者内心极其复杂的矛盾与痛苦。

  总之,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激扬喷薄的愤激感情,表现出峻洁的人品和伟大的精神,可谓字字血泪,声声衷肠,气贯长虹,催人泪下。前人的评价,“感慨啸歌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实在精辟。

上一页  [1] [2] [3] [4] [5] 

,《报任安书》原文翻译、赏析及相关知识点
《《报任安书》原文翻译、赏析及相关知识点》相关文章

tag: 知识点   高二语文,高二语文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