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教育素材教育学习父母不该说的6大关键词

父母不该说的6大关键词

12-26 23:29:30   浏览次数:271  栏目:教育学习

标签:教育学习大全,http://www.quxue6.com 父母不该说的6大关键词,

  关键词1:不行、不可以

  每天从幼儿园回家之后,小宇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电视收看他最爱的卡通片,而妈妈每天回家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可以看电视”,然后硬生生地将电视关掉。

  首先说明原因

  这种情境经常在家中上演,许多大人主观上认定不好的事,都会直接跟孩子说“不可以”,但是却并未告诉孩子背后的原因。邱老师在此提醒各位父母,在说“不可以”前,应先清楚说明为什么“不可以”。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相互讨论、共同解决,比如跟孩子通过协商的语气来对话:“这个卡通片要演30分钟,可是我们等一下就要吃饭了,该怎么办?”

  另外,不妨用正向的提醒来代替负面的禁止,比如以“我们要先吃饭”来代替“不准看电视”。如果总是一味禁止,反而在提醒孩子要记得看电视,进而让孩子对被禁止的事更有兴趣。

  避免行为僵化

  让孩子了解背后的原因,还有另一个重点是避免其行为出现僵化。曾经有一位妈妈特别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要求孩子放学后都在公寓大门口等她,不能到其他人家中,当然也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妈妈一直要求孩子这么做,孩子也乖乖听话。但是。有一天妈妈在回家途中遭遇车祸,直接被送到医院,而孩子就这样一直站在门口等,当邻居表示关心时,他也不敢搭理。直到妈妈醒来后,才想到“我的孩子还在楼下等我”。由此可见,孩子不明白在楼下等妈妈的原因,妈妈也未曾与孩子谈到其他应变措施,所以孩子只是傻傻地听话等着,以避免被责骂,久而久之就成了僵化的行为模式。

  关键词2:等一下

  每个星期二的晚上,妈妈回到家中做完家事,往往还得加班。而小娜总是会发现一些新鲜事想和妈妈分享,所以在一旁说个不停,妈妈却总是对她说:“妈妈正在忙,你先等一下,好不好?”

  采用反应式倾听

  在和孩子说过“等一下”之后,父母往往就没有了下文,而且也不会留心自己说过这句话,但是孩子却是满心期待。不管“等一下再说”“等一下再买”,还是 “等一下再跟你玩”,如果经常使用而又没有下文,那么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说话方式就会让孩子失去信任感。因此,在忙碌时不妨采用反应式倾听,即先重复孩子的语意,然后表明自己在忙,比如:“看来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呢!可是妈妈正在忙,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他自然也会尊重妈妈有事情要处理的状况。不过,在忙完后一定要记得去做刚刚允诺孩子的事情。

  关键词3:你看你

  小华正在学习自己吃饭,每次吃饭总是将时间拖得很长。这一天,2岁的小华又用手拿着西瓜往嘴巴里塞,滴得衣服、桌面和地面上都是西瓜汁,于是妈妈忍不住大吼起来:“你看你!脏死了,吃得像猪一样!”

  重视正向语言

  父母有权表达自己的情绪,但要特别留意自己的用字遣词,很多时候可以稍微修正一下用法。就像上述情境中,父母只是无心发出去耐性的语气词,脸上也伴随不满的表情,而孩子也知道自己做了惹父母生气的事。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进一步解释生气的原因,就会让孩子贬低自己。比如上面这个事例,就可以提醒孩子:“我们要用叉子吃西瓜,这样更方便。”事后请孩子协助擦拭桌面和地面,这样既能让孩子吃得开心,又可学习协助妈妈做家务。

  培养自尊心

  两三岁的孩子正是自尊心开始萌芽的时候,而自尊来自正面经验的累积,切勿随便批评和嘲讽。如果父母压抑不住情绪,直接把情绪性话语扔向孩子,那么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的愤怒和生气,却不知道错在哪里,时间一久,就会贬低自我价值。因此,父母需要先安抚情绪和处理当时的事件,而不是先发泄个人的情绪。

  此外,有时父母还会因为自己心烦,从而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请注意,不论自己不耐烦的原因是什么,只要把自己的情绪反映到孩子身上,就应诚实地告诉他原因,如果纯粹因为自己心烦,甚至要主动向孩子道歉。

  关键词4:我早就说

  小康开心地拿自己完成的拼图展示给妈妈看,妈妈却来了一句:“我早就说你可以拼好的嘛!上次没拼好,一定是因为你不够专心。”

  孩子犯错的原因

  “我早就说”可能出现在孩子展现能力时,当父母说出“我早就说你能做好,只是你之前不用心”时,会让孩子体味到挫折感。总将孩子以前没做好的事拿出来做比较,有翻旧帐的意味,虽然仍然肯定其能力,却也认为他其实早就能将事情做好,多少有点批评的味道。因此,这样的说话方式确有不妥,孩子会认为自己做好了没得到鼓励,而没做好的事情却一再被提起。总之,和孩子说话时要懂得刹车,孩子做对了,给予鼓励即可,切勿出现这样翻旧帐的话语。

  另外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父母多次告诫的事,孩子却仍然一犯再犯,于是父母便会说“我早就说,不要这样做”。其实,父母应该也能察觉到孩子是有意或无意地一再犯错,如果认为孩子是无心的,那就告诉自己“他是不小心的”,便能稍微降下怒火,而在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时,则可以既认真又严肃地告诉孩子,为什么在多次提醒的情况下还犯下这个错误,让他练习自己说出原因,以达到修正的功效。如果孩子是有意犯错,则需要正视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否因平日受到忽略而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或是身心发展上有障碍。

  关键词5:你一定要

  当小雅正在玩玩具时,父母不时在一旁叮咛:“等一下,你一定要自己收玩具。”

  让孩子拥有判断力

  当父母经常说出“你一定要”或“你应该要”的话语时,不妨先省视自己为什么这么说。是单纯的命令以获得控制孩子的成就感,还是将自己的期待加诸于孩子身上?如果确实是上述2种心态之一,那么父母就要矫正自己的想法。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非父母的附属品。控制与责骂虽然可得到即时性的效果,却会产生最大的后遗症。把孩子当作即将长大的成人,让他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才是长久之针,这比单纯地命令他“一定要”更重要,以免孩子未来缺乏判断力,只知道盲从或因为反对而反对。

[1] [2]  下一页

,父母不该说的6大关键词
《父母不该说的6大关键词》相关文章

tag: 关键词   教育学习,教育学习大全,教育素材 - 教育学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教育学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