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926次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考点一: 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有两个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它们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3.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创立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1)罗斯福新政
考点一: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新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实现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自1935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
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
通过法律形式,讲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是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
①整顿金融业。整顿银行,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减少银行破产;禁止银行从事股票和债券交易,处理联邦储备保险公司,防止金融投机和灾难性挤兑现象;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提高物价、刺激生产、扩大出口。
②恢复和稳定农业。稳定农业经营收入。
③复兴工业。要求企业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工作条件、废除童工、承认工会、提高工资,以实现工业复兴,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
④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救济、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等,保障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
考点二: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①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经济制度得以形成;③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罗斯福新政“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也为美国此后连年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实践证明,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
(2)凯恩斯革命
考点一:理解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乃至倒闭破产,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工人失业。
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摆脱危机。
考点二:理解“凯恩斯革命”的影响。
◎“凯恩斯革命”的影响:①《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它的发表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直到目前为止,《通论》仍然是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之一,凯恩斯仍然是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者之一。
②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危机具有积极作用。因此,③凯恩斯提出的各种反危机主张,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④尽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政策主张遇到了怀疑,但其影响依然存在。
◎“凯恩斯革命”的实质。
①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②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危机的措施;③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④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⑤他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⑥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因此它的作用是有限的。
考点三:了解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虽然各学派的理论内容各不相同,政策主张也有差异,①但它们一般都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②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③都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考点一:理解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①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②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④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属于这一模式。
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①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②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③强调社会保障。欧洲大陆与北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一模式。
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①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②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心和诚实感。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属于这一模式。
△对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