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12 浏览次数:650次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20xx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温家宝出席东亚峰会 提出建东亚共同体原则
【背景材料】
第四届东亚峰会10月25日在泰国华欣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六十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走向成熟,日益密切;中国参与和见证了东亚合作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东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各国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这也有力地推动了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
温家宝提出,本地区各国要秉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的原则,求同存异,妥善解决分歧,维护稳定、安宁大局;要发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粮食安全、贫困和疾病等各种挑战,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本着兼收并蓄、相互借鉴的理念,促进文明的多样性与和谐共存;要遵循开放包容、循序渐进的原则,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朝着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不断迈进。
【课标链接】
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知识梳理】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明显的特征。所谓经济全球化,指的是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大大加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1)16世纪开始,在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开始了全球化的过程。
(2)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就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近现代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近代史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内容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统一国内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建立起广泛而密切的经济联系;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作为其附庸纳入其经济体系,成为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市场发达的意大利。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本主义通过殖民扩张开辟了一定的市场。工业革命既是市场扩大的需要,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列强对外扩张加剧,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也传播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19世纪末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严重依赖于世界市场,以致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市场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也决定于市场。英美两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就是明证。
2.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世界现代史上不断得到强化。相关知识有: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集团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这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也形成了。1947年成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1995年建立WTO(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密切,如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经济圈;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和日本的经济援助;第三世界兴起并加强交流和合作,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对这种情况的变相反映;第三世界国家还与发达国家展开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例如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
三.经济全球化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近代中国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瓦解了旧的社会结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出现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和社会实践;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对外开放,并相继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区域性经济集团和全球性经济组织,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热点训练】
1.东盟属于
A.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 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