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337次 栏目:初二历史教案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 “.八 •一三”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日寇之手。其根本原因是( )
A、日军攻势太猛B、东北军防守不力 C、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予抵抗 D、张学良为了保全东北军的实力
3、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于( ) A、七七事变 B、八 •一三事变 C、柳条湖事件 D、九一八事变
5、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中,其主导作用的是( )
A、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
B、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的爱国热情和行动
C、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积极奔走营救蒋介石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2、西安事变
播放录像《西安事变》思考问题:1、西安事变发生于什么时候?发动者是谁? 2、作为蒋介石的部下,张、杨为什么要“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蒋介石被扣押了,但如何处置蒋介石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西安事变后,有人主张杀蒋,有人主张放蒋,你同意哪种主张?请简单陈述理由。
师: 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采取什么态度呢?有什么具体行动?十年内战期间,蒋介石屠杀了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不趁机杀了他,反而要和平解决呢?
师:于是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为什么说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小结:
读一读你有何收获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回答:
(1)材料一是出现在哪一重大事件前后? 材料一的态度如何?
(3)根据材料二说明采取材料一中态度的真实意图。
(4)此态度造成了怎样严重的恶果?
作业:课堂达标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容量较大,情景教学和图片演示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合作式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深层含义,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内容。
文 章来
源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初二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初二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