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12 浏览次数:922次 栏目:初二历史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变法结果怎么样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①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
②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拥护。
③触动顽固派利益。
学生据课本内容回答。
①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
②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献身。
③百日维新。
这里涉及重点内容,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回答不准确,教师应给予点拨指导。
学生一般能在书上找到答案,同组同学可补充回答。
出示谭嗣同的投影片:
引导学生讨论31页
“动脑筋”题,或处理课后“活动与探究”题。
学生介绍谭嗣同的事迹。
小组讨论后,展开辩论。
辩论时,学生可充分发表意见,小组成员随时补充,有的学生回答可能很片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学生在争辩中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戊戌变法的内容我们已经讲完了,回顾知识要点,三分钟快速记忆,出示测试题。
学生快速记忆。教师指导学生抢答。
及时巩固知识,注意鼓励学生。
戊戌变法失败了,让我们从当时的现实出发,来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
①维新派力量小。
②顽固派势力强大。
②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
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高度来看戊戌变法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总结本课内容:哪个小组准备了小结?下面看老师的歌谣小结。
公车上书给皇帝,
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
康梁奔走救危急。
光绪诏书要变革,
救亡图强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
爱国忧民精神扬。
学生齐读或齐唱小结,记忆知识要点。
学生准备小结则用,没准备则看老师小结。
tag: 戊戌变法 初二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初二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