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758次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宁汉合流
1927年9月,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同汪精卫集团在反共的基础上实行反革命合流。
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右倾机会主义
右倾机会主义工人运动中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和正确路线的思潮。其表现形式是思想落后于实践,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形势把革命推向前进,而是拘泥保守,停步不前,甚至企图开倒车。只顾眼前的暂时的局部利益,而不顾工人阶级长远的全局的利益。他们或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看不到革命形势的有利因素,散布悲观情绪,不敢斗争甚至主张搞阶级合作;或者害怕革命形势,屈从反动势力,压制群众斗争,放弃原则,甚至出卖革命,投降敌人。其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分离。右倾机会主义是阻碍革命的绊脚石,对革命危害极大。
毛主席说:什么是机会主义呢,机会主义就是这里有利就到这里去,那里有利就到那里去,无一定原则,无一定方向。
★阅读拓展
◆五四时期的对联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集合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天安门前金水桥南边高悬的一副对联引人注目: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曹瞒即曹操。章惇是宋朝人,《宋史》将他列为奸臣。因政见不合,他想法子使苏轼被贬到偏远的惠州。苏轼在惠州以苦为乐的诗作传到京城,章惇就又想法子把苏轼贬到更偏远的海南。在宋朝,贬到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级的处罚,由此可见章惇之狠。
这副对联以古喻今,痛快淋漓地表达了对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三个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的切齿痛恨。
在“五四”运动中,北大学生郭钦光牺牲。在追悼会上,会场正面写着“为争青岛,死重泰山”八个大字,旁边有副挽联十分显眼:
逝者蔡中郎,谁传郭有道;
何哉汉高祖,不杀曹无伤。
这也是一副以古喻今的对联。上联隐喻的是,蔡元培因不满时局辞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郭钦光为国捐躯,有谁会把他们写入史书呢?这里引用了东汉时蔡邕为郭泰撰写碑文的故事。下联是对当时政府的诘问:曹汝霖等卖国求荣为何仍然逍遥?这里也引用了一个典故,史载汉高祖当年赴鸿门宴后,回去立即杀了向项羽出卖汉军的曹无伤。
上海各阶层爱国人士使用多种宣传方法对敌人开展斗争,其中对联发挥了很大作用。例如南市为声援被捕学生而罢市的商店纷纷在门口贴出对联:“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霜。”后一联用了齐妇含冤和周衍下狱的典故,观者动容。
有一家帽子店贴出这样的对联:“大家舍却头颅,去拚国贼;不必到我店中,来买帽子。”有一家卖鸟的商店,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鸟兽对联:“三鸟害人:鸦、鸮、鸨;一群卖国:鹿、獐、螬。”
上海有座庙叫白云寺,庙门前有块大匾,上面写着“普天同庆”四个大字。人们把“庆”字换上了“愤”字,变成了“普天同愤”,还在大门两边贴上了这么一副对子:“学生被捕神流泪,贼奸窃国鬼兴悲。”
上海最热闹的跑马厅也出现了巨幅白布对联:“哪有心神看跑马,正因筹策补亡羊。”南京路上有一家服装店无动于衷,仍然开门营业,立即有人贴上一副对联加以讽刺:“你们雪耻雄心,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孤独开门。”店主一见,连忙关闭店门。
后来,在全国人民的坚决斗争下,北京政府不得不撤了曹、陆、章三人的职务,还把抓起来的学生全给放了。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各商店纷纷开张营业,有的还换上了新对联贴在门上:“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五四运动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在当时,爱国,首先是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进步,首先是反对阻碍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一切腐朽没落的东西,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民主,首先是推翻专制独裁的旧制度,实现最广大人民的解放和民主、自由;科学,首先是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和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历久弥新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应万分珍视、大力弘扬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
——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简介
张国焘:北京代表,因为在参加“一大”时带来了李大钊的意见,会议推举他为主席,之后长期在党内担任要职;在长征途中和到达延安后,张国焘分裂中央的严重错误受到批判;1938年初,张叛党投靠蒋介石并当了军统特务;1949年后寓居香港,1979年客死加拿大。
刘仁静:北京代表,是“一大”最年轻的代表,1929年赴苏学习,回国途中拜会托洛斯基,从此开始成为党内的反对派,后在国民党政府任职,1950年回北京,1987年8月死于车祸。
李达:上海代表,在上海机关工作时,多次和陈独秀、张国焘发生矛盾和冲突,并于1923年夏愤然宣布脱党。尽管如此,李达从未放弃信仰,一如既往地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李汉俊:上海代表,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合,逐渐脱离了党的活动,被开除党籍。1927年12月,被桂系军阀杀害。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