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一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21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播放 视频“邓小平与改革开放”。)
问:视频中反映的对外开放步骤有几步?为什么首先在深圳等四地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浦东
原因:(课本上,略)
经济特区实行“请进来”“引进来”策略。
2、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宋休小四着重)
【展示课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可把上个问题穿插在演示中)
提出时间
设置经济特区 主要地区
特征和国家政策
意义
开放沿海城市 开放上海浦东
沿海经济开放区
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开放内陆城市
开放边境城市和口岸
【探究】1、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 (宋休五着重)
2、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利用《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电脑软件,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导入下一标题 )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我国吸引外资,向外国逐步开放我们的市场,但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方针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江泽民同志形象地说:“‘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
二、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 (宋休小四着重)
设计思路:对“走出去”战略,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领会“请进来”,然后用图表适当介绍我国目前“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现状,学生搜集资料展示、介绍部分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概况。
2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来”。从最开始进口消费品到后来引进设备、技术,再到引进资金、人才、管理乃至引进全套的外国企业等等。通过以“引进来”为主的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接轨,有效地利用了大量的国际资金和技术,弥补了工业化过程中资金与技术的巨大缺口,从而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中国还有效地利用了国际市场,拉动了本国经济的增长。应当说,“引进来”战略的实施是成功的,它为我们今天实行“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走出去”战略是“引进来”战略的必然发展。
1、“引进来”战略
2、“走出去”战略
(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展示)
【教学反思】用柱状图和曲线图便于学生形象地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在课堂展示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导入下一标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加入世贸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入世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同时,入世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设计思路: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分析原因,探究中国加入世贸的机遇和挑战。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1、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前身 建立 原则
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关于关税和贸易
(1948年1月1日) (1995年1月1日) 准则的多国国际协定
2、中国加入世贸的历程
结合学生和教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世界贸易组织20xx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会议,通过《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展示中国政府用了15年多的时间,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经过数轮谈判,终于在20xx年底正式成为它的一员的史实。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
3、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探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教学反思】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学会自己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小结:
战略 “引进来” “走出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第21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