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808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标签:高一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分析当时的主要矛盾:
(1)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确定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探究三: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 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炼钢,人们毁掉山林,砍伐木材,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反映了人民什么愿望?
反映:大跃进运动
愿望:迫切要求改变中国经济落后面貌。

(2)从材料中归纳当时这场运动所犯的错误。
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同一时期在农村还进行什么运动?有何失误?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失误:过度公有化,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4)两次运动的教训是什么?
1、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实事求是;
2、经济建设中要遵循客观规律;
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两次运动发展结果如何?中共中央如何应对局面?
结果:1959-1961年我国出现经济困难。
应对: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探究四:文革爆发后在1971年和1973年分别出现经济复苏和回升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1973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

【练习强化】
1.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原因有(  C  )
①多年战争的破坏         ②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③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④物资奇缺,物价飞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新中国开始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是(  A  )
A.国民经济的恢复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定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精神的是(  A  )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            
4.1953年实行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  D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相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5.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  )
A.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实际
B.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C.强调了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6.下列反映出“大跃进”本质特征的历史现象是(  B  )
A.全行业公私合营     B.谷子亩产过万斤      C.三大改造     D.抓革命,促生产
7.“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75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迅速回升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C  )
A.“文化大革命”的客观作用          B.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D.人民群众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


 


章 www.quxue6.com

上一页  [1] [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一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