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554次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探究: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影响: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德国法西斯分子和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加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摩擦;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掠夺——反抗。
探究四:当时美国总统胡佛的政策是什么?结果如何?说明什么问题?
1、胡佛的对策:初期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后期被迫采取一些措施;
2、结果:危机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3、效果说明: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要克服危机必然要求变革运行机制,说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要与时俱进。
【练习巩固】
1.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约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当时美国流传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 D )
A.市场繁荣 B.汽车制造业发达 C.银行业发达 D.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
2.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 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 母:“因为你爸爸失业了。”
子:“爸爸为什么失业?” 母:“因为煤生产的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 ( A )
A.1930年的美国 B.1861年的俄国 C.1868年的日本 D.1871年的德国
3. 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心态 ( B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4.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说这句的背景是 ( D )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 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5.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 C )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6.如果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德国、苏联、美国,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 B )
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B.美国:经济非常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C.德国:排着长队的求职失业者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7.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一方面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另一方面资本家却大量销毁商品,这一矛盾现象①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③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 ④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直接引起的 ( B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
tag: 资本主义 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