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一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7、(1999年•全国卷•4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年3月5日)目前生产的形势怎么样?农业还比较好一点,……工业方面,现有的产生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去年一年,工业生产的情况是不好的。
(1975年8月18日)我对工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整顿企业管理秩序。……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关键是建立责任制。……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块钱,这怎么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1975年9月26日)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1975年9月27日)当前,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农业要整顿,工业要整顿,文艺政策要整顿,调整其实也是整顿。要通过整顿,……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1984年10月10日)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次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
材料二 197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5.1%,农业增长4.6%。这种状况表明整顿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1975年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
要求:内容应包括全面整顿的背景、目的、措施和意义。评述应当成文,无须罗列材料。
背景:“文革”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提出全面整顿。
目的: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措施:整顿企业管理秩序,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调动积极性;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
意义:系统纠正“文革”错误,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是1978年后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准备。
8、(2000•广东卷•3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已经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月)
材料二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中共中央向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1958年5月)
材料三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则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1967年11月6日)
回答:(1)据材料一、二,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哪些变化?影响如何?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经过严重扩大化的反右派斗争,八大二次会议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出现失误,影响和干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受到挫折。
(2)据材料二、三,从八大二次会议到“文革”,中国共产党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又有哪些变化?在实践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文革”时期,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进一步发展,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要进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文化大革命,在实践上造成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五、新情景设置
1、1971年,林彪、叶群一伙阴谋叛逃苏联,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消息传出,国际上一些敌对分子幸灾乐祸,苏联大使找到周恩来总理,阴阳怪气地问道:“总理同志,听说最近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周总理平静地回答:”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树,一棵树上落下了一片叶子而已。苏联大使故作关心地说:“据权威人士推测,此事对中国的影响极为不利呀!”总理笑道:“恰恰相反,一颗毒瘤在肌体上自动消失,有百利而无一害。”苏联大使见兜圈子达不到目的,便有些恼怒地摊牌了:“总理同志,有句话我早就想说了,你们在国际上口口声声骂我们是社会帝国主义,把我们说得比厕所还臭,既是这样,那么请问,你们的林副统率在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什么偏要投奔我们苏联呢?”周总理冷笑道:“正因为厕所臭,苍蝇才喜欢那个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多此一问呢?”
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文革”中哪一个历史事件?
九一三事件。
(2)上述事件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事件?
林彪集团策划的未遂武装政变。
(3)上述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
(4)上述事件的影响怎样?
促使更多的干部和群众从个人崇拜的狂热中清醒过来,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2、“铁公鸡”是“文化大革命”时造反派给谢添起的绰号,因为,不论造反派怎么威胁利诱,谢添就是一言不发。一次,一个造反派头头纠集一帮所谓的“革命群众”给谢添施加压力,好长时间过去了,谢添照样一言不发。头头恼羞成怒,指着谢添声色俱厉地说:“谢添,你真是一只铁公鸡一毛不拔,你再不说,我就要用100度的开水浇你……”有不明真相的人也跟着喊:“谢添,你承认不承认你是一只铁公鸡?”谢添点点头说:“我承认,我是一只铁公鸡,铁公鸡没毛儿,再用开水浇也是没毛儿!谁看我没毛,谁就上来拔!”话音刚落,就有人憋不住笑了。那个头头被谢添噎得说不出话,半天,才气咻咻地对谢添说:“你给我滚蛋!”当时的谢添最爱听的就是“滚蛋”这俩字,因为,一滚蛋就可以休息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