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890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4.“双百”方针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1)内涵:①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②“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而言,“双百”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现实意义:①“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③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背景、内涵和意义方面的不同。
背景不同:(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同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百家争鸣”提出的背景: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②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③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内涵不同:(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各学派就其思想和政治主张进行宣传,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政”。(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指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并不涉及治国主张等政治思想。
意义不同:(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体现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6.现代中国教育的经验教训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4)从本国国情出发;(5)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1)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教育。(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8.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类 别 时 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两弹“一星” 20世纪60年代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提高了国防能力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载人航天 20xx年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农业技术 1973年 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对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紧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 1983年 “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每秒运算上亿次的计算机
生物技术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是中国首次合成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真题再现】
1.(08山东基本能力)音乐与时代的脉搏同步。请根据作品创作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歌曲  
①《祖国颂》②《走进新时代》③《祝酒歌》④《黄河大合唱》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①②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理清时间。以下歌曲都发生在20世纪:①项发生在50年代,②项发生在90年代,③项发生在80年代,④发生在30年代。故正确选项为C。
2.(08北京文综)《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958年”“1980年”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1958年中共提出社会建设的总路线,1980年改革开放和拨乱反正。A项提出于1960年和1979年,排除,B项提出于1950年和1978年,排除,D项提出于1963年和1964年,排除。正确选项为C项。
3.(09年浙江文综)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老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A.
【解析】此题隐性考察历史时间。1977年12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相关文章

tag: 中国  文化史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