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考历史时政热点专题

2017届高考历史时政热点专题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780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考历史时政热点专题,
文 章www.quxue6.com
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jpg" blacklevel="31457f">3.唐朝时,北京称范阳,安史之乱爆发地。 4.五代十国时期,北京称幽州。 5.辽时,升幽州为南京,北京开始再次成为都城。 6.金时,把都城迁至今北京,迁都前称燕京,迁都后改名中都。 7.元朝,1272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元朝时,大都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8.明朝,攻下元大都后,改大都为北平。“靖难之役”后,改北平为北京,并开始营建北京城。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 9.李自成起义军,1644年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10.1644年,清军进占北京。不久,清朝顺治帝迁都北京。 11.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二、近代北京的变迁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1858年的《天津长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2.戊戌变法时期,北京是维新派活动的中心,强学会、保国会等组织相继成立,还有《中外纪闻》等报刊创办。 3.1900年,义和团控制北京线,6月中旬义和团与爱国清军包围西什库教学和东郊民巷使馆区,并发动猛烈进攻。 4.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司令部,统治北京城。八国联军在北京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 5.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规定: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沿线要地。北京处在列强的控制之下。 6.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后,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7.新文化运动时,北京是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也迁到北京。 8.1919年,北京学生发起“五四”爱国运动。 9.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0.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为召开国民会议,实现中国统一而努力,国民会议运动兴起。1928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 11.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际,张作霖在北京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李大钊被捕就义。 12、1935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掀起一“一二·九运动”。 13.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攻占北平。 14.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15.1949年4月,国共两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1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 17.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此后,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的许多重大外交活动也多在北京举行。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重点解读 一、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历史 今北京从辽开始,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元、明、清连续三个统一王朝,都把北京作为都城,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国际知名度也得到提升,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例1]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自《金大国志》等) (1)指出1141年南宋与“绍兴和议”所确定的双方界线。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二、北京奥运会举办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就是将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科技奥运:就是汇集全国科技创新成果,推了一届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会;人文奥运:就是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和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信任与友谊。 [例2] 20xx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红色手柄使用了一种表面触感接近于人体成肤的橡胶皮革漆。当运动员手持“祥云”时,他感受到将不再是冷冰冰的金属质感,而是仿佛与另一只手紧紧相握。这种设计思想体现出的北京奥运理念是 A.世纪奥运    B.绿色奥运     C.人文奥运         D.数字奥运

第30讲   海峡两岸交往与国共两党关系 知识梳理 一、古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1.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亮直率军至夷州(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最早记录。 2.元朝时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台湾)的管辖,大大密切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这是中国政府对台湾进行行政管辖的开始。 3.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祖孙三代在台泫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4.1683年,清廷命施琅进军台湾,澎湖之战后,郑克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5.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二、近代台湾与祖国共命运 1.第一次鸦片战期间,英国侵略者曾进犯台湾。 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开台湾的淡水、台湾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4.1895年,台湾人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5.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回台湾主权。 6.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7.1950年,美国的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三、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与努力 1.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的变化,为实行和平统一祖国提供了有利条件。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同时,中国政府命令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3.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4.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在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 5.海峡两岸的交流: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6.影响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重点解读 一、台湾企盼统一与“一国两制”的构想 台湾人民与大陆血脉相连,感情深厚,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得到了台湾人民的大力协助。在近代列强侵略台湾时,台湾人民与官军奋力抗击外国侵略军,大陆沿海人民也给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以大力支持。尤其是台湾被日本割占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割台斗争,表达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时刻盼望着两岸统一,1980年以来,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台湾人民的统一愿望及为之而付出的努力,是遏制台独、促进统一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符合海峡两岸的实际,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台湾人民的基本利益,得到了台湾人民的认可,有利于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由于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阻碍和平统一,力图使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 [例1]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诀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二、国共两党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关系 国共两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政党,都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国共两党通过自己的活动,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其次,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与国民党有过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大成果。第三,国共两党的奋斗目标有致之处,如都追求中国的独、富强、统一,都反对封建的专制制度与土地制度等。 [例2]《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由国民党公布)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在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这三项主张的主旨是 A.国共损弃前嫌再度合作 B.在三民主义基础上团结抗战 C.国民党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D.呼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 [2]  下一页

,2017届高考历史时政热点专题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