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827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20xx届高三历史 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国际关系史
第12讲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与朝鲜的关系 1.两汉时期:①人员往来: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和光武帝。②文化交流:辰韩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被称为“秦韩”。③贸易往来;朝鲜:檀弓、国下马;中国;铜镜、漆器、铁制生产工具。 2.先后会见汉武帝和光武帝。②文化交流:辰韩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被称为“秦韩”。③贸易往来;朝鲜:檀弓、国下马;中国;铜镜、漆器、铁制生产工具。 3.隋朝:隋炀帝三征高丽。 4.唐朝:①人员往来:留学生与(新罗最多)商旅(新罗坊、新罗馆)。②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设立国学,教授儒学;喜欢唐诗;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有浓厚的中华色彩。③生产技术;种茶、雕版印刷术、制瓷、制铜。 二、中国古代与日本的关系 1.两汉:①人员往来: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光武帝时。赐“汉委奴国王”金印。②物质交流:中国的铁器、铜器、诗帛传往日本。高考资源网 2.唐朝:①人员往来:遣唐使与留学生。②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大化改新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都城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各级学校教授儒学。③贸易往来频繁,各有对方货币出土。④有突出贡献人物:吉备真备、鉴真。 3.明清时代:①倭寇之患(起于元末明初,明朝中期愈演愈烈。)②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高考资源网 三、中国古代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1.两汉时期:①越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越南:象牙、犀牛、珍珠;中国;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②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等地。 2.隋唐时期: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谋生。 3.明清时期:①郑和下西洋,加强了同东南亚各地的联系。②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各岛定居,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并通过辛勤劳动,促进了南洋开发。 四、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的关系 1.两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经中亚、西亚到达欧洲;安息利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与汉朝交往频繁,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甘英到达波斯湾。 2.唐朝:①唐朝船只可到达波斯湾。②波斯国王及王子来唐朝;波斯商人开设“波斯店”。③大食与中国通使;造纸术传到大食。 3.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到达红海沿岸。 五、中国古代与印度半岛的关系 1.两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过葱岭后,有一分支向南到达印度(当时称身毒),印度的佛教通过丝绸之路,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内地;汉武帝以后,开辟的海上之路可到达孟加拉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 2.隋唐时期:①天竺一再遣使唐朝。② 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了天竺。③佛教成为交流的纽带,高僧玄奘、义静对中印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3.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到达印度半岛。 六、中国古代与欧洲的关系 1.两汉时期:①贸易往来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等物产转运到大秦。②人员往来:中国: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未能到达);大秦:166年安敦王朝派使者到东汉(最早直接往来记载,载于《后汉书》)。 2.唐朝:①唐朝与东罗马有使节往还。②技术与物质交流:东罗马:医术、杂技;中国:丝绸、陶器。 3.明清时期:①欧洲国家对中国的侵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明清之际,俄国侵占雅克萨、尼布楚等地。②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③西方传教士来华与西学东渐: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传入中国;中国的儒学、道学传入西方;雍正帝下令禁止传教,西学东渐势头衰落。 重点解读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1.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影响:①物产交流:丰富了逐个人民的生活。在各个时期的 对外交往中,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许多土特产传入我国。如汉代,通过丝绸之路,西域各国 的珍奇异物传入中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特产也输入中国。②技术交流;促进了中国经济的 发展。如唐朝的丝绸业,吸取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③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 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之相关的建筑、雕塑、绘画、舞蹈等艺术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 佛教本身也对中国的儒学、道家学说产生了影响。④人员往来:加强了中国人民与其他国家 和地区人民间的友谊。如唐朝时,朝鲜、日本留学生来中国,崔致远、吉备真备等。 2.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①物产交流:丰富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深受欧、亚、非各国人民的喜爱。②技术交流: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两汉时期,中国的铁制生产工具传到朝鲜、日本、越南以及中亚、西亚、南亚诸国,牛耕技术、水利工程也传到越南等国。铁器的使用,是当时生产力的飞跃,对促进各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③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发展,有些国家的文化至今仍具有浓重的中华文 A.保护中国人的海外活动 B.鼓励中国人出海贸易 C.限制中国人的海外活动 D.打击倭寇,保护海疆
第13讲近现代殖民体系的形成与崩溃 知识梳理
时期
背 景 主要殖民国家
殖民范围 殖民体系状况 15—16世纪 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对贵金属需求增加;新航路的开辟。 西班牙、葡萄牙 葡萄牙,主要扩张方向在非洲和亚洲(澳门),南美洲的巴西。 西班牙:巴西之外的南美洲,亚洲的菲律宾。 17—18世纪 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促进了荷兰、英国、法国经济的发展 荷兰、英国、法国 非洲沿岸,亚洲的印度、东南亚、台湾等地,北美洲。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空前增强。 英国、法国、美国、俄国 英国:殖民活动遍及世界各大洲。 法国:北非、中国、印度支那。 美国:亚洲、拉丁美洲。 俄国:侵略邻国,扩张领土。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需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 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 亚洲:大部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非洲:绝大部分沦为殖民地; 拉丁美洲:实际上成为依附于英美等国的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非洲和中东:英法。 太平洋岛屿:日本 二战前及二战期间 一战后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及战胜国分赃不均;1929—1933年经济危机,德日等国要通过扩张摆脱危机. 日本:在中国、东南亚、太平洋等地大肆扩张;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北非等地;德国:北非。 二战以后 国际帝国主义遭受打击;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力量壮大。 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重点解读 一、列强侵略扩张动机与特点的变化 1.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掠夺金银财富,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资本的需求。这一时期扩张的特点是,赤裸裸的列民掠夺。 2.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原料和市场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掠夺原料、扩大市场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目标。这一时期,列强扩张用的是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扩张除继续掠夺原料和扩大市场外,对外输出资本成为又一重要目标。这一时期的扩张,把利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统治阶级,作为获取侵略权益的重要手段。 [例1]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二、殖民扩张对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影响 1.对西方的影响: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总体上起到了促进作用。①早期殖民扩张,从殖民地掠夺巨额的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www.quxue6.com,也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开辟了市场,从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兴旺。②后来它们又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作为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满足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相关需求,成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对东方的影响:①早期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和祸害,加剧了殖民地的落后,造成了极其消极的影响。②工业革命后殖民活动对东方的影响应辩证分析,一方面,殖民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活动客观上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③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虽然在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但它又时刻阻碍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列强的侵略,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实现近代化的最主要障碍。 [例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2017届高考历史国际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