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260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一战后国家关系的调整,以及帝国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所构建的和平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重新瓜分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新格局。但是在这一体系下,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不仅依然存在,而且继续发展。可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极不稳定的,由此建立的世界和平将不会长久。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在经济危机打击下美国和德日选择不同道路的原因
(1)历史传统的差异:美国是由英国殖民地直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没有经过封建社会;经历了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深人人心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对专制独裁的限制和政局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倾向严重。日本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倾向严重。总之,德日两国由于封建社会经历的时间较长,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意识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缺乏或不健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倾向严重。
(2)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影响: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德国人普遍对此体系不满。在华盛顿体系中,由于战胜国分赃不均,美日矛盾激化。由于美、德、日在战后格局中处于不同地位,美国要维持它,德日则要冲破它。
(3)经济危机冲击的差异: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势力范围广大,并建立起排他性的美元集团;德国没有殖民地,日本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殖民地较少,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德国、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重新夺取殖民地和市场。
(2)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法西斯对外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上台后不断侵略扩张,局部战争迭起。
(3)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在客观上加速亍战争的爆发。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英法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纵容法西斯侵略;苏联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所有这些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
(1)二战使世界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两国形成了实力均衡的局面,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这又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勾画出基本轮廓。
(2)二战结束和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使美苏双方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抗。
(3)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和谋求利益的全球性战略目标,从而引起利益和战略构想的冲突。但是由于直接诉诸战争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所以,“冷战”便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4)在战后初期美苏力量对比中,美国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具有比苏联更强烈的争霸进攻意识,从而挑起了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缓和 对抗 再缓和
原因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尼克松主义”出台,对苏采取缓和外交;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平衡,并推行“缓和”外交 苏联在“缓和”战略的背景下采取积极进攻战略;苏联实力下降;里根上台对苏采取强硬政策 全球争霸造成苏联经济困难;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外交;美国对戈尔巴乔夫改革表示支持,放松了对苏联的对抗
表现 美苏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美苏首脑互访;1973年“中欧裁军会议”和1975年欧安会的召开 1979年苏军侵人阿富汗,在世界范围内到处出击;里根政府提出新遏制战略,并制定“星球大战计划” 1987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会晤,签订《中导条约》;1985—1988年美苏双方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上取得进展,签订43个双边协议
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冷战”中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历史背景 主要经过 特点或影响
朝鲜战争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948年在美苏支持下.朝鲜半岛出现两个对立政权: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年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1950年10月中国开始抗美援朝;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是二战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越南战争 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越南分裂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共和国;美国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干涉越南内政 60年代初美国推行特种战争;1964美国将战争扩大为“局部战争”;1969年美国推行“战争越南化”;1973年双方停战 越南人民抗美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1975年越南实现统一;美国消耗了国力,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被迫调整对外政策
印巴战争 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是历史根源;边界和领土归属长期不定的重要原因;克什米尔地区归属问题是火药桶;美苏两国不断向印巴两国出售武器起了推动作用 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1949年);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1972年孟加拉国成立 造成南亚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使印巴双方军备竞赛加剧,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两伊战争 领土和宗教派别之争;民族之间的纠纷;战略位置重要和石油丰富 1980年伊拉克首先对伊朗发动进攻;1980—1981年是相持阶段;l988年停火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规模最大、损失最重的战争;两伊经济全面倒退;造成中东分裂

2、中东战争和平进程以及海湾战争
中东
战争
与和
平进
程 中东的主体民族、政治统治、宗教信仰多次变更,造成民族纠纷频繁;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大国倾力争夺之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对同一地区提出的排他性主权要求是阿以长期冲突的关键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和平进程:1978年埃以和解;1993年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1998年巴以双方达成临时和平协议 造成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不安,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造成巴以双方相互仇视和冤冤相报,使中东和平进程异常艰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十七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相关文章

tag: 世纪  和平  战争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