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初二学习初二语文初二语文下册课内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四

初二语文下册课内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四

12-26 23:28:11   浏览次数:179  栏目:初二语文

标签:初二语文学习方法介绍,初二学习计划,http://www.quxue6.com 初二语文下册课内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四,

  15、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

  16、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17、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18、叱(chì赤)(咄duō夺):训斥,呵责。

  19俟(sì四):等待。忻(xīn新):同“欣”。

  20、卒:终于。

  21、箧(qiè窃):箱子。

  22、曳(yè夜)屣(xǐ喜):拖着鞋子。

  23、穷冬:隆冬。

  24、皲(jūn军)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5、僵劲:僵硬。

  26、媵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持汤沃灌:指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汤:热水。27、沃灌:浇水洗。

  28、衾(qīn钦):被子。

  29、逆旅主人:旅店主人。

  30、日再食:每日两餐。

  31、被(pī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32、朱缨宝饰:红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装饰品。

  33、腰白玉之环:腰间悬着白玉圈。

  34、容臭:香袋子。

 

www.quxue6.com

  35、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

  36、烨(yè页)然:光采照人的样子。

  37、缊(yùn)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

  38、敝衣:破衣。

  39、耄(mào帽)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40、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

  41、缀:这里意为“跟随”。

  42、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

  43、诸生:指太学生。

  44、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45、县官:这里指朝廷。

  46、廪(lǐn凛)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47、裘(qiú球):皮衣。

  48、葛:夏布衣服。

  49、遗(wèi位):赠,这里指接济。

  50、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

  51、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52、流辈:同辈。

  53、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54、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55、谒(yè夜):拜见。

  56、撰(zhuàn赚):同“撰”,写。

  57、长书:长信。

  58、贽(zhì至):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

  59、夷:平易。

  60、“谓余”二句: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人努力学习,这是说到了我的本意。

  61、诋:毁谤。

  62、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

  63、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64、归见:回家探望。

  【赏析】

  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作者的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他所说的学习目的与内容,则不足取。文章层次分明。描摹细致,情意恳切,词畅理达。

  这篇文章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下面分几段来谈。

  第1段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一共有三层。第一层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嗜学”就是喜欢读书,家境贫寒却又无法买书来看,只好向别人借书,“手自笔录”,自己亲手抄写,这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办法。“手自笔录”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学习的勤奋态度。接着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进一步描写这种刻苦精神。“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砚台里结了很硬的冰,手也冻僵了。这既是指天气,又是指家道贫寒。而“砚冰”“手指”,是围绕着“手自笔录”的抄书方式写的。“弗之怠”,是说不懈怠偷懒。这是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的刻苦。作者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着笔,用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很有概括作用。“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的“走”字和“稍”字值得注意。“走”是跑的意思,这里指“赶快”。“走送之”,亲自去借,又亲自去送,而且赶紧送去。“不敢稍逾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这个“稍”字强调了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乐于借书给他,他也才有可能“遍观群书”。从“无从致书以观”到“遍观群书”,这中间的原因,表面看来,是“不敢稍逾约”,实际上是“弗之怠”,是他不畏艰苦的学习精神。这一层是写读书刻苦。

  第二层一开始,用“既加冠”的“既”字承接上文,“既加冠”就是到了成年。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便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成年。前一层说的是学习刻苦,这一层讲的是求师艰难。写的是“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情景。所谓“乡之先达”,是指当地有学问的前辈。“执经叩问”,就是带着经书去请教。“百里”,是说路程远,显示了求师欲望的迫切和坚决。这个情景是分三点来写的。第一点写老师的严厉。“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德隆望尊”也就是德高望重,这是概括性的评价,然后用学生挤满屋子这一情景进一步烘托渲染,说明这位老师确实有学问、有知名度。但是,即使是求教的人很多,老师也没有“稍降辞色”,言辞、态度很严肃,丝毫也不随便。这是用的反衬手法。而写老师严厉又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于是,接下来的第二点是写平时请教老师的情景,“立侍左右”,“俯身倾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第三点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态度更加谦和,以至于不敢出声。这里的两个“愈”字,相当传神。“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又继续请教。这一层是写求师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初二语文下册课内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四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