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8:11 浏览次数:713次 栏目:初二语文
(4)大公无私,任人惟贤,讲究诚信,和睦相处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教育家孔子在《大道之行也》一文中开篇便谈到此话题,他认为这是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请把这组句子写在后面的横线上:天下为公, , 。
(5)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4题。 (15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9.本文作者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哲学家。(2分)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之君子者也。
1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13.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2分)
14.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2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背影》选段(10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初二语文上册:模拟小测验tag: 初二语文 初二语文,初二语文学习方法介绍,初二学习计划,初中教育 - 初二学习 - 初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