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初二学习初二历史初二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12-26 23:28:11   浏览次数:752  栏目:初二历史

标签:初二历史学习方法介绍,初二学习计划,http://www.quxue6.com 初二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地点:南京。

  (3)人物: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辛亥革命的意义: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华民国;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第9课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

  (1)前期背景: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欢迎,而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倒行逆施,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后期背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2)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3)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4)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5)代表人物: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胡适,鲁迅,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扬马克思主义,这年年底,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6)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②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④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

  (1)背景(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两个中心:北京(前期5月4日)、上海(后期6月5日)

  (5)口号: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取消“二十一条”③反对在对德“和约”签字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6)经过:前期: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口号)大罢课;后期:上海工人大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7)领导人:陈独秀 李大钊

  (8)结果: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9)五四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10)意义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共的诞生

  (1)标志: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

  (2)人物: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3)一大的内容: ①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③党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人运动;④党的机构: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一大的意义: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5)共产党性质: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第11课北伐战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初二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初二历史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