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8:37 浏览次数:628次 栏目:高二语文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癯而实腴 癯:清瘦
B. 与物多忤 忤:抵触
C. 终不能悛 悛:悔改
D. 其出处进退 处:处所
6. 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 ① 未有追和古人者 ② 少而穷苦
B. ① 诗有古人之风 ② 其学日进
C. ① 其诗质而实绮 ② 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D. ① 平生出仕,以犯世患 ② 自托于渊明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 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C. 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
D. 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3分)
▲
(2) 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4分)
▲
(3) 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3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0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3分)
▲
(2)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有哪些特色。(4分)
▲
(3)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3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独自莫凭阑, ▲ , ▲ 。 (李煜《浪淘沙令》)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tag: 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高二语文学习方法介绍,高二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