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8:37 浏览次数:968次 栏目:高二语文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意思是,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言外之意是什么事物都有结束的时候,只有我的悲哀痛苦是无始无终的。
答案:D
解析:A项,意思应为: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B项,意思应为: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C项,意思应为: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逐渐虐待我了。
7.对下列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风?无衣》共三章,都用“岂曰无衣”开头,重章复唱,收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B.《邶风?静女》前四句写实,中间四句回忆,后四句又回到现实,惟妙惟肖地渲染出男子与姑娘约会的心理状态。
C.《卫风?氓》运用第三人称加以叙述,采用对比写法,塑造了一个多情、柔弱、哀怨的妇女形象。
D.《伐檀》是古代伐木的奴隶们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描写了伐木轻松愉快的场面,抒发了奴隶们热爱劳动的感情。
答案:D
解析:D项“描写了伐木轻松愉快的场面,抒发了奴隶们热爱劳动的感情”错,而应是“愤怒、谴责”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10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8.本诗每章都以“岂曰无衣”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案:起句含有反问的语气,加强了全诗的语意和语气。
9.“同袍”“同泽”“同裳”句在内容上有怎样的联系?
答案:句中的“同袍”“同泽”“同裳”表现了团结互助、坚决豪迈的军威。末句的“与子同仇”写出大家思想认识的统一;“与子偕作”写出大家出征时步调的一致;“与子偕行”表现出大家行动的统一,是一首出征的三部曲。
10.对诗中有关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言“无衣”就是没有上战场可穿的衣裳,由此可见当时百姓生活的贫困。
B.“袍”是战袍,“泽”是内衣,“裳”是下衣。
C.“兴师”就是起兵,指国家受到侵扰,要出兵打仗;“我”指即将出征的战士。
D.“仇”是动词,“同仇”即共同的敌人,“偕作”是共同奋起,“偕行”是共赴战场。
答案:A
解析:A项中“无衣”是实写,不过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
拓展应用
(一)阅读下面古人对《诗经?魏风?伐檀》的两则评论,完成11—14题。
甲:《伐檀》言君子之人不得进仕,坎坎然身斩伐檀木置之于河之涯,欲以为轮辐之用。此伐檀之人,既不见用,必待明君乃仕,若得河水澄清且有波涟漪然也。君子不进,由在位贪鄙,故责在位之人云:汝不亲稼种,不亲敛穑,何为取禾三百夫之田谷兮?不自冬狩,不自夜猎,何为视汝之庭则有所悬者是貆兽兮?何为无功而受禄,使贤者不进也?……在位贪鄙者,经三章,皆次四句是也。君子不得进仕者,章首三句是也。……故章卒二句,皆言君子不素飨以责小人之贪。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
乙:诗人言,有人于此,用力伐檀,将以为车而行路也。今乃置之河干,用河水清涟而无所用,虽欲自食其力而不可得矣。然其士则自以为不耕则不可以得禾,不猎则不可以和兽,是以甘心穷饿而不悔也。诗人述其事而叹之,以为是真能不为空者。后世若徐颖(东汉人,躬耕而食,朝庭多次征聘不仕)之流,非其力不食,其厉志盖如此。
(宋?朱熹《诗集传》)
附:《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②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③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④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⑤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飨兮!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达标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