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746次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22.面对30年代的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有何异同?
(3)试对罗斯福新政进行简要的评价。
23.美国是当今世界中惟一的超级大国,其发展的轨迹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末,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894年工业产值居于世界第一位。试析其经济腾飞原因。
(2)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采用了新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概述这种做法的历史影响。
(3)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试析其影响因素。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已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实施救济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建国纲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材料三 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们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也改变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内容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四 在罗斯福实行“新政”时期,1933年成立的田纲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
(4)扩大就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材料四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哪一方面的主要内容?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5 B A C D B 6—10 D C B D D 11—15 C B C C A
16—20 D A B D B
21.
总统 历史贡献
(华盛顿) 领导美国人民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了民族独立。
(林肯) 通过南北战争,打败了南方种植园主,维护了国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