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高三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758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标签:高三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三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考点2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地位: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区域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牲。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的民族文化(民族性):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考点25: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我国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考点26: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
(1)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27: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考点2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爱国主义是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不同。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考点29: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考点3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意义:
重要性:
①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必要性:
①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考点3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1)影响: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表现在:①充实精神生活;②传播文化知识;③提高道德素质;④推动生产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等。
(2)措施:(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
考点3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1)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
(2)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的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文化。
(3)发展大众文化要求
①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④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⑤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考点3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高三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政治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