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专题三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专题三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165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标签:高三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专题三,
文 章www.quxue6.com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专题三

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考点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2)按劳分配的作用  
1、(对劳动者)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2、(对生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4、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 下列表述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收入      B.在公有制前提下 , 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  
C.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D.按劳分配实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考点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生产要素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获得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3.王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某国有银行工作,月薪1500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王某辞职花钱购买了一辆出租车,从事旅客运输,月收入达到3000多元。后来,王某用手中积累的资金炒股,获得收入150万元。王某的这些收入依次分别体现了下列哪些分配方式  
A.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4.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下面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①利息收入 ②股息收入 ③红利收入 ④工资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电视剧《乡村爱情》一度火爆央视银屏,主人公王小蒙从一开始与父母经营豆腐坊,后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为人正直,经营有方,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王小蒙前后的收入包括 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 ②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④合法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公平的含义:公平的含义较宽泛,经济领域主要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知识重点】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为什么?怎么样?  
(1)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  
(2)怎么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加强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6.(20xx.江苏)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说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保证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7.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到: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说明  

[1] [2] [3] [4]  下一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专题三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政治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