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377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标签:高三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

[易错点]先有物质,后有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都是强调运动  \ 刻舟求剑是离开运动谈物质 \ 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 \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句话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日方中方睨,人方生方死。\   江河竟注而不流。\   飞矢不动。

【真题再现】1、(09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2、(07•广东文科基础•16)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与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3、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考点3.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哲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易错点]规律属于物质。\  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的规律是什么关系?\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之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属于规律。\   地球绕太阳转,四季更替,“水往低处流”都是规律的现象。\    人可以发明、制定和修改规律。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真题再现】1、(08•全国I卷•3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9•江苏•《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08•江苏•"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4、(07•上海•15)旅行家保罗太鲁在《游历中国》中写道,“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大建成表明(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考点4,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动物的大脑和单纯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劳动促进了人脑的生成,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有了人脑不能说就有了意识,如“狼孩”。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动物的活动是一种本能活动。

考点5,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生理基础)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大脑和 “电脑”都不具备。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考点6,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 从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 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为什么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意识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政治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