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2017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精品教案(五)

2017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精品教案(五)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769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标签:高三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精品教案(五),
---提高供货的时效性
---提高对产品销售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能力
----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
---降低产品生产及运营成本
--提高品牌在目标市场的品质形象,进入当地主流销售渠道
总之,企业到海外投资建厂的目的是为了安全、方便、稳定、长期地获取最大利
材料二,对外投资危及国家利益的几种可能分析
1. 资本的大量输出可能会减少国内就业机会。
2. 可能减少国内产品的出口。
3. 可能导致中国某些专有技术外流。
4. 可能导致国内投资减少。
5. 可能影响中国国际收支状况。
6. 企业可能利用海外避税港,逃避国内的税收。
7. 资本外逃(国营企业还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8. 中国企业在东道国的经营活动以及东道国的某些反应,还可能反过来成为国家之间紧张关系的源泉。

1.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意义。

3.     结合材料二谈谈企业实施“走出去”后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答案解析
1.    答案:D。②很明显不是属于对外开放的内容,①③④是十七大报告中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2.    答案:C。ABD是属于“引进来”措施,属于对外开放的表现。
3.    答案:A.要求学生明确我国对外贸易有大量顺差的状况,以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发展对外贸易中也要重视进口贸易。所以B项错误。C项、D项与题干要求较远。
4.    答案:A。本题考查 “区域集团化”的意义。要求学生熟悉课本相关知识点。①②③④全部符合题意。
5.答案:A。B项错误,应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C错误,应是优化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出口贸易的质量。D不符合题意,应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6. 答案:D。本题侧重考查金融安全问题。①太绝对化。④错误。不是禁止,而是引导它们的投资流向,并且要有监控。
7. 答案:D.①错误,商品的价格应由市场来形成,市场应发挥基础性的作用。②③④都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正确做法。
8. 答案:C。A错误,不能说是最重要的税收。B财政收入的主要www.quxue6.com是税收。D项不严密,除了对商品征收关税外,对物品也征收关税。
9.答案:C。②错误,如果人民币升值达到10%,不是对所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冲击,而是对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冲击。
10. 答案:D。逆向选择题。考查对中国创造的理解。
11. 答案:B。考查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12. 答案:C。考查如何应对贸易摩擦。我们不能因此而怯步。②不再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是错误的。
13. 答案:A。④错误。国家强调要控制这种产品不是它的竞争力问题,而是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贸易摩擦,资源紧张,物价不稳定等。
14. 答案:C。要求学生了解关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时政背景。
15. 答案:D。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量入驻,是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表现。本题考查对其的理解。D项错误。这将使我国企业优胜劣汰。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16.
解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通过分析材料形成观点。抓住材料中的结论性的语言。对回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济意义是不难的。分析材料中关于企业如何发展的措施,再结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作答。考查了怎样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答案: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2.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活力,培养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千千万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也要重视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
18.
解析:这道试题材料简单,易懂。考查学生形成答案的能力。学生只要把材料转化成经济常识观点即可。这道题要求学生一分为二看待“走出去”的战略,做到全面看问题。
1.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利润。
2.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意义。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从事跨国生产和经营,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有利于开展优质服务,提高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形象,创立品牌;有利于更好面向国际市场,组织生产和经营,维护企业的经济安全,降低企业的风险。
4.    结合材料二谈谈企业实施“走出去”后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不利于扩大就业;出口减少,外汇储备减少,可能出现贸易逆差,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税收减少,财政收入减少;投资减少,不利于社会扩大再生产,甚至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会影响经济实力,技术力的提高,进而会影响综合国力的提高。
因此有责任感的中国企业家在制定和实施企业"走出去" 发展战略时应以企业的长远利益为先,以国家利益为重,要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在两者间做到协调统一;而政府在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 发展战略的同时,应采取相应法律措施对跨国经营予以宏观调控。要注重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以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

文 章
www.quxue6.com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2017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精品教案(五)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政治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