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961次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1)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及其意义
考点一: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
(1)背景:①发展工业、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需要;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影响。
(2)基本特点。①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①;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①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②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③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考点二:了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与我国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造成国民经济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合理流动和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③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总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这些缺陷,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考点三:了解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这一提法打破了计划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打开了缺口。(1981年6月)
2.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1984年)
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运行模式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87年)
3.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2年)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考点四:说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09年江苏已考)
①创新:邓小平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②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3)建立、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一: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⑵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⑶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⑷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⑸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基本环节。围绕这些环节,我们大胆改革,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步伐。
考点二:理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①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②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体制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体制保证。
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扩大开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考点三:当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⑴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
⑵健全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规范分配,实现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
⑶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
⑷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
⑸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⑹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提高我们的整体竞争力。
tag: 经济学 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免费教案 - 政治教案 - 高三政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