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614次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4.1世界的物质性
一、自主探究
1. 明确学习目标,读一读:通读教材第28-30页。
【课标内容要求】
本框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4.1规定的“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主要涉及以下基本概念和观点:
(1).基本概念:物质
(2).基本观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识记物质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能力: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2.填一填: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 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 。
(3)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 、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
(4)人的意识一开始是 的产物,它是在 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
3.想一想:
(1)为什么说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还说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是什么关系?
4.探究思考: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合作学习
1.合作探究
★探究一:(见课本28页)
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2.释疑解难
如何看待“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二者的关系: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区别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它是对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和意识现象 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和意识现象。
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了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
3.巧建结构:
4.本课内容原理归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基督教宣称,上帝耶和华居住在天国;佛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佛居住在西方极乐世界;道教也认为,玉皇大帝领导的诸神住在天宫。现代电子天文望远镜已经能使我们观察到360亿光年以外的天体,也没有发现天国在哪里。相反,现代天文学证明,每一个天体都有自己的起源、变化和灭亡的过程,那些遥远的星球都具有同样的化学元素和同样的运动规律。这表明:( )
A.上帝及其天国离我们太遥远 B.天和地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C.宇宙天体都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星球 D.人们对宇宙的了解很少
2.20世纪以来,我国已经成功培育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油菜等的新品种二百多个,这说明:( )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客观性发生了变化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界中的一切 D.人们只凭自己的想象就能制造出新的物种
3.爱因斯坦说:“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人的知觉 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提
C.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D.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4.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
A.自然界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的总和 D.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免费教案 - 政治教案 - 高三政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