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12 浏览次数:960次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20xx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中国谋划新经济版图 一年连批7经济区
【背景材料】
近日,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发布,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今年共批复了7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获批数量是前4年的总和。
20xx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随后,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等7个规划。目前,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型,将包括以下经济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
【课标链接】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知识梳理】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会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农村人口多,农村关系整个政局的稳定和整个国家的发展;原先经济体制农民缺乏积极性,农业落后。
(2)最早地区:安徽凤阳小岗村、四川。
(3)特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4)作用:它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内容:核心内容是增强企业活力。
管理体制方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所有制改革方面: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实行以产权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制度。
(2)作用: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3.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告诉发展。改革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三.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1.1980年,先后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1984年,进一步开放连云港、南通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3.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20xx年,加入世贸组织。
(二)格局及特点:到90年代中期,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原因:原有的计划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二)过程
1.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中共十四大: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体化、系统化。
4.十五大的内容: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内容。
5.2000年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特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衡运行。
2.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
【热点训练】
1.小明在看我国一伟人的著作时发现以下经典语录,摘抄如下:
语录一: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语录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语录三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必由之路 语录四: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不动摇
结合材料回答:
(1)该语录出自哪一伟人之口?他开辟的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什么?
(2)“一国两制”天才发明解决了哪些历史遗留问题?
(3)改革的作用是什么?w.w.w.k.s.5.u.c.o.m
(4)基本路线的制订依据和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九月三十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安徽凤阳县和蚌埠市奶制品企业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
材料二:见下图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三十年前,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村民率先实行“大包干”,迈出了农村改革的第一步。这个“大包干”是中国农民哪一伟大创造?
(2)从图表中我们得出了什么信息?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说说有何感想?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
tag: 中国 历史 经济区 新经济 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免费教案 - 政治教案 - 高三政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