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12-26 23:19:12   浏览次数:430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文 章www.quxue6.com

20xx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考纲细化  
第一章  先秦——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开端时期
(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①夏朝的建立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家天下”局面。
3.约公元前1600年,夏灭亡:根本原因:夏桀的暴虐无道,奴隶们不断反抗;直接原因:商汤灭夏。
②商朝的兴衰
1.商汤建国:约公元前1600年,定都于亳。
2.盘庚迁殷,政局稳定。商朝又称殷朝。
3.商纣王的暴政
③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
1.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稿京。
2.武王伐纣成功原因:商纣暴虐无道;周经文王改革强盛;武王的作用。
3.周是一个地域空前广袤的国家,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在世界的东方具有重要地位。
④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1.国人暴动:公元前184年;原因:周厉王的暴政。
2.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公元前772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西周灭亡原因。
⑤井田制和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奴隶统治
2.井田制:性质: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内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3.分封制: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诸侯国:鲁国   晋国   燕国   卫国    齐国    宋国                   
义务:政治上服从周王命令,经济上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军事上要随从作战
影响:积极——巩固统治、扩大疆域;消极——王室衰微、诸侯分立
分封制和井田制关系: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上层建筑。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和畜牧业
1.农业发展原因:夏商周统治者对农业重视;采取奴隶集体耕作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产量增加。
2.农业发展表现:农作物品种增多(稻粟——“五谷”);耕作技术的提高(集体耕作、木石农具);作物产量增加(酿酒业出现);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畜牧业:商朝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饲养的家畜很多。有些牲畜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祭祀。
②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1.青铜制造业(主要部门)
原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器和兵器)
特点:生产规模大,官府垄断、产品供王室贵族使用;品种多,数量大(礼器、兵器、食器、酒器);产品质量高(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周铸有文字(铭文);西周产品趋向生活化。
2.玉器加工和纺织业:安阳妇好幕出土的玉器七百多件;西周的丝织除平织外,出现了斜织,还出现了刺绣。
3.陶瓷业:商和西周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4.制漆业:我国是上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志,就出土过红漆碗。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车身、车蓬都用漆来装饰。
③商业交通和城市
夏朝交通工具种类很多;商民善于经商;商朝以贝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商周道路沿途设有旅社,并建立了邮驿制度。夏、商、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
(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基本特征:
A.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B.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族不断融合。
C.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①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1.春秋争霸
背景:王室衰微;生产力发展,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狄人南来,楚人北来。
目的:取得土地和人民以及对它国的控制权。
性质:奴隶主贵族间非正义的争霸战争(春秋无义战)
概况:            
齐桓公称霸时期: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管仲改革;策略正确(“尊王攘夷”)   
标志——葵丘会盟(BC651)
晋楚争霸时期:城濮大战(BC632)——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退避三舍)
楚庄王称霸中原(问鼎中原)
吴越争霸时期:吴国称霸——吴王阖闾、夫差
越国称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兼并(公元前475-前221)
背景:战国七雄争霸格局形成——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卿大夫取代国君,实质上是封建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性质:封建兼并战争。
概况:桂陵之役和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属于非正义战争;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形成;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②民族融合
方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作用: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1.农业:
铁器的使用:表现:铁器的使用可以上溯到西周晚期,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意义: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牛耕技术的推广:表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用牛耕并逐步推广。意义:耕犁的出现,是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的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桔槔灌溉;都江堰(李冰);郑国渠(郑国);芍陂(孙叔敖);西门豹渠(西门豹);邗沟(夫差)
 2.手工业
冶铸业——冶铁(铸铁柔化技术);铸造(金银错技术)
漆工艺——夹纻技术
酿酒业——用曲造酒
煮盐业——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和四川井盐
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
3.商业和城市
商业发展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表现:各地土特产品成为商品; 中原市场形成;繁华商业中心出现;大商人势力崛起(范蠡、吕不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