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12-26 23:19:12   浏览次数:430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②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八旗兵进占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清军南下剿杀农民军;清军灭掉南明,基本上统一中国。
③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
清初沿用明制,设内阁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到顶峰;乾隆帝时议政王大臣会议撤销。
④文字狱:中国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甚;目的是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后果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①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1、一条鞭法(1581年)——首辅张居正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解决财政困难
内容:田赋、徭役、杂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用银两交纳
赋役合并——相对减轻农民负担
特点:  纳银代役——人身控制日益松弛
赋役征银——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农业商品化
2、摊丁入亩(1723)):——雍正帝
内容: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积极——人头税废除 ,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利于工商业发展。
影响:
       消极——刺激人口急剧增长,造成日益严峻的人口问题。
②农业
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引进新品种玉米和番薯,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③手工业
生产工具革新提高质量效率,出现。纱绸机”;生产技术提高增加产品种类。双色套印技术传播;分工日益细密,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如广东冶铁。
④商业
国内市场扩大,品种达到两百余种;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⑤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中后期江南纺织业形成独立的手工工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出现;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部门和地区增多;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农民购买力低。商人买房置地。关卡多税重限制规模。闭关政策。
⑥对外贸易
闭关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中国的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3%左右;对外贸易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发展;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①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
1.同蒙古地区关系
明初草原上的蒙古族分为鞑靼和瓦刺等部,各自为政;明中期瓦刺威胁北疆,骑兵曾直抵北京城下;明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两族和平数十年;明末清初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清采取“联蒙制汉”方针,三部先后归属或臣服清;17世纪中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势力渐强,占据天山南北;1757年清军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清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军政大权。
2.同新疆地区关系
1757年天山南路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清军平定叛乱。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地区;1771年渥巴锡率领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②和西藏地区的关系
明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设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官吏;明建立僧官制度,由朝廷任免,法王是最高僧官;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势力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清入关前,黄教领袖五世达赖统一全藏;顺治帝和康熙帝分别赐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确定此后历世班禅和达赖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③改土归流
1、“改土归流”:①明朝在西南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②永乐年间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③取消土司衙门,改派流官直接统治,即“改土归流”。④康熙帝平息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改土归流”创造条件。
2、“改土归流”的意义: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统治。改变当地落后和割据纷争状态。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④台湾府的设置①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②澎湖之战郑克填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③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④台湾府设置的意义:加强同祖国大陆联系。促进台湾开发。巩固祖国海防。
⑤清朝的疆域①四至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包南海诸岛。②行政区划:省、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和蒙古盟旗等。③各级官吏:总督、巡抚、将军、办事大臣。④中央设置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⑤50多个民族均为祖国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5)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①郑和下西洋①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者需求。②概况:先后七次,30多国,远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③意义:主动外交、规模空前、世界航海事业先驱。④缺陷:不计经济效益,造成巨大负担。
②华侨与南洋的开发①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②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各岛定居。③带去生产技术和工具,开林、采矿、育胶。④同当地人民一起,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倭寇骚扰我沿海(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明中期,罢市舶、严厉限制私人海外贸易;中国奸商与倭寇勾结,共同抢掠分赃,倭患严重;戚继光浙东抗倭,台州九战九捷取得重大胜利;赴闽、粤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万古流芳。
④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暂借地晾晒”获准;后买通澳门守将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此后修炮台设机构驻军队,强行租占澳门;明政府始终掌握澳门的领土主权。
⑤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清初,郑成功在台湾登陆,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郑祖孙三代在台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⑥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明清之际,俄国强占我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为捍卫边疆,康熙帝组织自卫反击战;两次雅克萨之战,俄军伤亡惨重。被迫同意谈判;《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俄代表在尼布楚签订;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平等的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