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12 浏览次数:430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考纲细化
第一章: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①工农武装起义
1.原因:大革命失败的残冬教训说明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共产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
2.经过:(1)1927.8.1,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汉口):A.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B.决定发动秋收起义。C.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意义:给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共产党指明新的出路。
(3)湘赣边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为中国革命创建军队,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序幕。
②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著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工农武装割据存在的原因:(5点)
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意义: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概况: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政权性质:工农民主政权
历史意义:正式形成了国共十年对峙局面;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
④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1. 土地革命
时间:1931春
土地革命路线内容:
(1)依靠贫奴、雇农,联和中农,限制富农。
(2)保护工商业者。
(3)消灭地主阶级。
(4)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2、根据地经济建设
目的:为了粉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
措施:党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还兴办了一些工业。
意义: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2)日本大举侵华
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路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背景:(1).摆脱本国经济危机
(2).趁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时机
1932年,日本扶植傅仪作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②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它是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领导人是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
日军的步步进逼和国民政府的节节退让,引起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他们纷纷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包括1932年底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3年春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3年11月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③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蒋介石继续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对红军“围剿”的反动方针。1932年底,对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围剿”。
(3)红军的战略转移
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原因: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在革命根据地得到全面贯彻。
表现:进攻中实行冒险主义;防御中保守主义
结果:没有打退国民党的进攻,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②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 长征
原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1934.10——1936.10
过程:四渡赤水→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雪山、草地→甘肃、陕西。
意义:3点 21-22
2. 遵义会议
内容:a.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d.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c.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d.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①华北事变
含义:日本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连串侵略事件的总称。
目的: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变华北为日本的殖民地
内容:何梅协定 华北五省自治 经济控制
影响:对中国局势:使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殖民地化,民族危机加深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对英美帝国主义:日本在华北经济势力的扩张,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利益。他们就支持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亲英美派来抵制日本。
②瓦窑堡会议
1935底,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
1、二•九”运动
原因: 直接——华北事变(华北五省自治)
根本——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领导: 中共
概况:学生运动
意义
打击了…揭露了…宣传了…促进了…
学生走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2.西安事变
原因:①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②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③张、杨的爱国热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tag: 高三历史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