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12-26 23:19:12   浏览次数:430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2、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增产有限。
3、交通运输:铁路、公路、大桥。
4、人民生活、劳模:(见书)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北京)内容:
①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人大常委委员长、国务院总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①内容:规定国体,政体,人民权利和义务;
②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人民的意志;
③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结果:结束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况(1949-1954);
⑤意义:(A)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B)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1954
①背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友好关系。
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1954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1954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日内瓦):
①内容:和平解决朝鲜统一问题(因美国阻挠未果)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达成协议)。
②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会议;新中国在会议上起了积极作用。
.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印尼的万隆)
①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
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会议。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60年代我国外交特点:针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两面霸权威胁,"两个拳头回击":1956--1969)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①经济建设方针的制定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秋 北京)
1. 背景:①(国内)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将完成,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
②(国际)苏共20大暴露了缺点和错误;
2、内容:
①提出主要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总任务:团结国内外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③提出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三者环环相扣)。
3.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探索。
②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整风运动
(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1957春)
1.背景:国内敌我矛盾已基本解决,大量人民内部矛盾日渐突出。
2. 内容:
①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②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法:"团结-批评-团结"。
3.意义:
①为即将开展的全党整风运动规定了指导方针;
②是我国政治生活领域进行的一次正确的探索,有重大意义的探索。
(二).整风运动的开展(1957)
1.背景(必要性):中共已经处于全国执政党地位,部分党员干部容易滋生官僚主义、特权腐败思想,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普遍深入的整风运动。
2.目的:
①通过整风,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②加强党和人民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3. 内容:反官僚主义(首位)、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
反右派斗争(1957)
1.原因(必要性):
①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整风运动之机向党和新生社会主义制度肆意进攻;
②必须对右派分子进攻予以回击,以稳定刚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2.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
四.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7)
1.原因:党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2.表现:
①人数达到55万;
②全国范围内从城市到农村,从工矿企业到中小学校;
③性质由人民内部矛盾变为敌我矛盾。
3.后果及影响:
①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损失;
②把反右扩大化的错误实践上升为错误理论:把敌我矛盾即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斗争作为我国内部主要矛盾;
③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④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阶级斗争为纲;
⑤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理论探索的第一次失误。
(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①原因:在总路线的错误指导下,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②标志:(A)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B)不断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C)高指标带来高估产。
③实质:是超越生产力实际(中国国情)和违背实事求是的客观规律的"左"倾错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上犯错误。
2. 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原因:在总路线的错误指导下,在"大跃进"运动中,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②特点:(A)"一大二公"、"一平(平均主义)二调(无偿调用)";(B)把农村集体所有制转化为全民所有制;(C)部分地区"过渡到共产主义"。
③实质:超越生产关系实际(中国国情)和违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的"左"倾错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合作化规模、公有化程度上犯错误。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①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②从实践上动摇了八大的正确经济建设方针;
③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一次严重失误。
  ②“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
(一)."反右倾"斗争(1959)--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