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12-26 23:19:12   浏览次数:430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⑤剿共失利
国际及国内政治派别反响:
日本:力图借此拼命挑起中国内战,以便趁机大规模侵华。
英美:担心蒋介石被杀,亲日派掌握政权会损害它们在华利益。
国民党内亲日派: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以夺取统治权。
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显示出中国各阶层,包括国民党内部的爱国人士,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西安的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①七七事变
1.时间:1937.7.7
2.事件:“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3.意义: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②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抗日,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亲密合作
7.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8.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日
9.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南方红军改编为新四军     
10.1939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③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1、重要战役:凇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取得最大胜利)。
2、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还是比较积极的,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国民党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抗战任务。正面战场在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展开,没有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
(2)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①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938年10 ,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战相持阶段到来。
抗战相持阶到来的原因:(1)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对日军)
                         (2)中共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敌人后方
                         (3)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中国也无力反攻。(对中国)
    日本因此改变侵华战略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
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汪伪政权是日本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②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经济掠夺从农业、工矿业、金融和劳动力四方面来掌握
奴化教育的目的: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③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残暴统治的表现: 1.“治安强化运动”:并村、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
     2.实施保甲连坐制度
     3.企图肃清沦陷区内抗日力量
     4.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
 (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①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皖南事变
1、对外政策: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国民党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2、皖南事变
1941年发生,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遇害。中共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任代理军长,刘少奇任政委。同时,中共中央公布了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②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40年枣宜会战,张自忠殉国。
1944年豫湘桂战役
a.背景: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失利,与南洋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
b.目的: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
c.是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规模最大的战役。
d. 国民党一溃千里,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恶果。
(4)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A.发表背景:亡国论与速胜论  B.发表时间与目的  C.主要内容
D.意义:指明道路,鼓舞信心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937秋,中共中央于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斗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第一个敌后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五台山为中心;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③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百团大战
目的: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好转。
时间:1940年下半年
事件: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
意义: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背景: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
事件:根据地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内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也表现得十分英勇)
  ③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
目的:为了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