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12-26 23:19:12   浏览次数:430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背景: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加上天灾.导致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并逐渐发展成为政治危机。
(2)途径:实行新经济政策,其内容:
①在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
②在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④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
(3)评价: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②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简称苏联。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②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列宁逝世:1924年1月24日,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工业化:
①开始时间:1925年12月,标志: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总方针: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
②1928年起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卫国战争前,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农业集体化:
①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方针。要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此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
②评价: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问题和错误。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4)存在的问题:
①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
②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形成:
①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位。
②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它的政治政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③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2)特征: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它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
(3)评价:
①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②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①巴黎和会的召开
(1)时间:1919年初。
(2)地点:巴黎近郊凡尔赛宫。
(3)内容:“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的会议。
(4)中心议题:对德和约。
(5) 操纵国:美、英、法、意、日(各大国参加和会的目的)
 ②《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签订
(1)时间:1919年6月28日。(2)内容
凡尔赛体系
(1)构成:协约国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的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2)影响:
①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a.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奥地利南部一些领土割给意大利;奥匈帝国原属地上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部分领土并入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另一部分领土归还波兰。b.土耳其丧失了更多领土和属地,在欧洲仅保有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的地区。
②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但隐含许多矛盾:a.加深了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矛盾。b.是战胜国之间互相妥协的产物,由于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③国际联盟的成立
(1)时间:1920年初成立,总部设于日内瓦,至“二战”期间名存实亡。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解散。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3)实质:英法控制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④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参加国: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
(3)背景:
①“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②日本趁机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大势力,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冲突,威胁英国在东亚的利益。
③美、英、日三国掀起海军军备竞赛。
(4)内容:
①美、英、法、日签订《四国条约》:互相尊重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四国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1902—1922年)中止。
②美、英、法、日、意签订《五国海军条约》:限制海军军备,规定各自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
③日、中在会外签订条约,山东主权归还中国。
④全体与会国签订《九国公约》:名义上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结果:
①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会议签订的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
②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2017届高三历史考纲细化复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